寫真後話——
專訪攝影藝術家 瀧本幹也 Mikiya Takimoto
採訪|郭潔渝
翻譯|滕孟哲
圖片提供|瀧本幹也
翻譯|滕孟哲
圖片提供|瀧本幹也
1
郭:一般而言,平面攝影、電視廣告與電影攝影,雖然都是「攝影」,但在「靜態」與「動態」間,只有極少數人有辦法同時精通,而您兼擅兩者。您是如何在「一張靜態影像裡表達概念」與「影像-時間-運動」之間做不同的思考與切換呢?又或者,這對您而言,是同一件事嗎?
瀧本:雖然拍攝平面影像和拍影片會碰到的工作人員、環境和器材都不一樣,但對我來說,這兩者之間是沒有分別的,我並不會特別去切換工作方式,都是用同樣的心情去拍攝;但如果拍攝平面廣告時,就只用廣告的思維去拍,事情會變得很無趣,若把拍電影的想法帶到平面廣告攝影中,可能會出現有趣的表現方式;反之,如果把平面廣告的思考模式融入自己的作品或電影拍攝工作,有可能產生非常有魅力的畫面。通常不同領域的工作人員,是不會跨入其他類型工作裡的,所以像我這樣跨領域的工作,就有機會創造出新的表現方法。
2
郭:是什麼樣的契機,讓您從平面攝影跨入影片拍攝呢?
瀧本:這要從小時候開始說起了,大約是我小學四年級時,我父親買了一台8釐米攝影機,父親和哥哥會在家族旅行時用8釐米拍攝影片,雖然我也很想當拍影片的那個人,但被分配到負責拍照,所以從小就像劇照師在劇組裡一般,想成為拍電影的角色。自從23歲成為獨立攝影師後,便一直持續拍攝平面廣告,因此得到拍攝相關影片的機會,而真正開始拍攝廣告影片,應該是24歲的時候了。
3
郭:您除了製作如「保礦力水得」高規格的電視廣告,也以電影攝影師的身份拍攝電影,例如與導演是枝裕和合作的《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等。在劇組裡,攝影指導是所有技術部門的領導者,統合畫面內的一切,來呈現導演的想法。在您與是枝裕和的合作裡,您是如何加入自己的觀點,將自己的想法與導演統合呢?是否有與導演意見不同的時候,又是如何取得共識的呢?
瀧本:我和是枝導演很少有意見不同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在工作進行時,邊討論、邊共同決定作品執行的方向。以電影而言,雖然會先有劇本,但在開拍前,整體的畫面感仍無法非常明確,直到拍攝當天,演員進到現場實際彩排時,我們第一次看著演出,才當下決定是要逆光拍攝,或是從特殊角度拍攝。
但電視廣告的拍法通常是相反的,因為廣告要在15秒或30秒的時間長度內清楚傳達訊息,所以會有明確的分鏡,並在確定好的構圖內請演員依照指示演出;但對電影而言,故事和演員的表演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製作方式不太一樣。
拍攝電影時,通常有前後的故事脈絡可依循,為了用影像來傳達情感,有時會刻意不拍得那麼清楚、讓畫面留下一些神秘感,例如背光拍攝演員的剪影輪廊,讓畫面好像看得見表情,又似乎看不清楚;或是隔著前景拍對面演員的臉,讓臉幾乎被擋住、快看不見。看不見的東西反而會引起人們的想像,有時會為了將觀眾拉進劇情中,刻意做這樣的設計。但是枝導演偶而會要求我,說這個表情可不可以拍得再清楚一點。
郭:看來在拍攝電影時,會更把自己的感受性拿出來,例如去感受這個現場,像是一陣風、或是演員的狀態,而不是像拍廣告時,在很高度控制的狀態下。有沒有一段電影拍攝情境,讓您現在回想起來,仍覺得很感動的呢?
瀧本:確實,拍電影有時會像平面攝影抓拍般,很重視當下瞬間捕捉到的東西,也常常會在現場看過演員演出後,把拍攝計畫全部打掉重來;雖然為了讓拍攝工作完美順暢,事前一定會進行縝密的計畫,但實際開拍後,又常因當下瞬間發現的畫面而全部改掉。比較有印象的應該是在拍攝《海街日記》時,有一幕是拍攝廣瀨鈴在櫻花盛開的小徑上騎自行車的畫面,當時正在拍攝臉部特寫的長鏡頭,剛好拍到一片花瓣碰到她額頭、再飛舞落下的畫面。雖然可說是偶然拍攝到的,但在當下,或多或少有過猜想,說不定可以拍到這樣的畫面。
4
郭:在《藤井保 瀧本幹也 往復書簡》一書中,您與藤井保先生對「是否舉辦東京奧運」有不同看法,您說:「夕陽西下時,我們通常會向西望去,但極少情況下,當我們轉身時,另一邊的天空也很美」,並相信大型體育活動可以促進全體觀者的身心健康。我想,您的作品裡也經常呈現「另一種思考」,例如您以靜物感的方式拍攝充滿速度聯想的「新幹線」(JR東海)、「桌球」(世界桌球2015主視覺),整體畫面充滿現代主義感的藍、白與紅色塊;以晃動處理「鍋子」(札幌parco營業時間變更圖)、「擁抱」(「Mr.Children2011-2015」、「2015-2021&NOW」兩張專輯封面)。是否可與我們分享,在您跳脫常規框架時,您的思考脈絡。
瀧本:這又要從小時候談起了,大約在我國中時,正是日本泡沫經濟的年代,整個社會進入一種異常狀態。當時的我總覺得這一切都像假的,雖然所有人都被沖昏頭似地感到興奮,但這時若不能冷靜地觀察和判斷,我總感到日本的未來會朝奇怪的方向前進。
從我國高中開始,就經常對日本的政治和社會現況抱持懷疑的態度。當其他人都看往同一個方向時,我就會想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應該是自然養成的習慣吧。雖然我和藤井老師同樣對政府抱持著反抗和懷疑的態度,但我的立場不像他那樣激烈,我反而會想,在疫情已經發生的當下,與其悲觀的否定一切,不如用積極的方式,試著改善現況。因此,我才會針對奧運說了那些話。
拍平面廣告時也是如此,一般而言,新幹線和桌球都是充滿速度感的物件,所以我想從相反的角度思考該如何拍攝。也許是我的性格有點扭曲吧,接到新工作時,我會先在腦中想像最終成品的畫面,想像這類型的廣告,就該拍成這樣;但同時間,腦中會有另一個自己開始質疑、推翻這些想像。我認為,是因爲過去曾經看過那樣的畫面,才會在腦海裡浮現出來,所以應該要擺脫這些東西,才有可能創造出全新的表現方式。
郭:一般而言,平面攝影、電視廣告與電影攝影,雖然都是「攝影」,但在「靜態」與「動態」間,只有極少數人有辦法同時精通,而您兼擅兩者。您是如何在「一張靜態影像裡表達概念」與「影像-時間-運動」之間做不同的思考與切換呢?又或者,這對您而言,是同一件事嗎?
瀧本:雖然拍攝平面影像和拍影片會碰到的工作人員、環境和器材都不一樣,但對我來說,這兩者之間是沒有分別的,我並不會特別去切換工作方式,都是用同樣的心情去拍攝;但如果拍攝平面廣告時,就只用廣告的思維去拍,事情會變得很無趣,若把拍電影的想法帶到平面廣告攝影中,可能會出現有趣的表現方式;反之,如果把平面廣告的思考模式融入自己的作品或電影拍攝工作,有可能產生非常有魅力的畫面。通常不同領域的工作人員,是不會跨入其他類型工作裡的,所以像我這樣跨領域的工作,就有機會創造出新的表現方法。
2
郭:是什麼樣的契機,讓您從平面攝影跨入影片拍攝呢?
瀧本:這要從小時候開始說起了,大約是我小學四年級時,我父親買了一台8釐米攝影機,父親和哥哥會在家族旅行時用8釐米拍攝影片,雖然我也很想當拍影片的那個人,但被分配到負責拍照,所以從小就像劇照師在劇組裡一般,想成為拍電影的角色。自從23歲成為獨立攝影師後,便一直持續拍攝平面廣告,因此得到拍攝相關影片的機會,而真正開始拍攝廣告影片,應該是24歲的時候了。
3
郭:您除了製作如「保礦力水得」高規格的電視廣告,也以電影攝影師的身份拍攝電影,例如與導演是枝裕和合作的《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等。在劇組裡,攝影指導是所有技術部門的領導者,統合畫面內的一切,來呈現導演的想法。在您與是枝裕和的合作裡,您是如何加入自己的觀點,將自己的想法與導演統合呢?是否有與導演意見不同的時候,又是如何取得共識的呢?
瀧本:我和是枝導演很少有意見不同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在工作進行時,邊討論、邊共同決定作品執行的方向。以電影而言,雖然會先有劇本,但在開拍前,整體的畫面感仍無法非常明確,直到拍攝當天,演員進到現場實際彩排時,我們第一次看著演出,才當下決定是要逆光拍攝,或是從特殊角度拍攝。
但電視廣告的拍法通常是相反的,因為廣告要在15秒或30秒的時間長度內清楚傳達訊息,所以會有明確的分鏡,並在確定好的構圖內請演員依照指示演出;但對電影而言,故事和演員的表演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製作方式不太一樣。
拍攝電影時,通常有前後的故事脈絡可依循,為了用影像來傳達情感,有時會刻意不拍得那麼清楚、讓畫面留下一些神秘感,例如背光拍攝演員的剪影輪廊,讓畫面好像看得見表情,又似乎看不清楚;或是隔著前景拍對面演員的臉,讓臉幾乎被擋住、快看不見。看不見的東西反而會引起人們的想像,有時會為了將觀眾拉進劇情中,刻意做這樣的設計。但是枝導演偶而會要求我,說這個表情可不可以拍得再清楚一點。
郭:看來在拍攝電影時,會更把自己的感受性拿出來,例如去感受這個現場,像是一陣風、或是演員的狀態,而不是像拍廣告時,在很高度控制的狀態下。有沒有一段電影拍攝情境,讓您現在回想起來,仍覺得很感動的呢?
瀧本:確實,拍電影有時會像平面攝影抓拍般,很重視當下瞬間捕捉到的東西,也常常會在現場看過演員演出後,把拍攝計畫全部打掉重來;雖然為了讓拍攝工作完美順暢,事前一定會進行縝密的計畫,但實際開拍後,又常因當下瞬間發現的畫面而全部改掉。比較有印象的應該是在拍攝《海街日記》時,有一幕是拍攝廣瀨鈴在櫻花盛開的小徑上騎自行車的畫面,當時正在拍攝臉部特寫的長鏡頭,剛好拍到一片花瓣碰到她額頭、再飛舞落下的畫面。雖然可說是偶然拍攝到的,但在當下,或多或少有過猜想,說不定可以拍到這樣的畫面。
4
郭:在《藤井保 瀧本幹也 往復書簡》一書中,您與藤井保先生對「是否舉辦東京奧運」有不同看法,您說:「夕陽西下時,我們通常會向西望去,但極少情況下,當我們轉身時,另一邊的天空也很美」,並相信大型體育活動可以促進全體觀者的身心健康。我想,您的作品裡也經常呈現「另一種思考」,例如您以靜物感的方式拍攝充滿速度聯想的「新幹線」(JR東海)、「桌球」(世界桌球2015主視覺),整體畫面充滿現代主義感的藍、白與紅色塊;以晃動處理「鍋子」(札幌parco營業時間變更圖)、「擁抱」(「Mr.Children2011-2015」、「2015-2021&NOW」兩張專輯封面)。是否可與我們分享,在您跳脫常規框架時,您的思考脈絡。
瀧本:這又要從小時候談起了,大約在我國中時,正是日本泡沫經濟的年代,整個社會進入一種異常狀態。當時的我總覺得這一切都像假的,雖然所有人都被沖昏頭似地感到興奮,但這時若不能冷靜地觀察和判斷,我總感到日本的未來會朝奇怪的方向前進。
從我國高中開始,就經常對日本的政治和社會現況抱持懷疑的態度。當其他人都看往同一個方向時,我就會想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應該是自然養成的習慣吧。雖然我和藤井老師同樣對政府抱持著反抗和懷疑的態度,但我的立場不像他那樣激烈,我反而會想,在疫情已經發生的當下,與其悲觀的否定一切,不如用積極的方式,試著改善現況。因此,我才會針對奧運說了那些話。
拍平面廣告時也是如此,一般而言,新幹線和桌球都是充滿速度感的物件,所以我想從相反的角度思考該如何拍攝。也許是我的性格有點扭曲吧,接到新工作時,我會先在腦中想像最終成品的畫面,想像這類型的廣告,就該拍成這樣;但同時間,腦中會有另一個自己開始質疑、推翻這些想像。我認為,是因爲過去曾經看過那樣的畫面,才會在腦海裡浮現出來,所以應該要擺脫這些東西,才有可能創造出全新的表現方式。
5
郭:您目前仍以大型底片完成大部份的平面攝影工作,許多看似數位合成的影像,若不經您解說,難以想像是以傳統暗房的方式完成,例如《柯比意》建築(Le Corbusier),您以黑白底片拍攝,再用暗房手法做出柯比意的《純粹色彩集》(Polychromie Architecturale)中的色彩於照片上。首先是對被攝主體概念性的理解,再以整體製作手法致敬。想請您分享用這樣複雜的方式去製作這組作品的原因。同時,在您忙碌的攝影生涯中,會於休閒時刻從其他類型的藝術中獲取靈感與養份嗎?您喜歡哪些創作者呢?
瀧本:我也從音樂、電影和建築等各種事物中獲得許多靈感。由於許多有名的攝影師都已拍過柯比意建築,如果我不加入自己獨特的觀點,就只會拍出和別人一樣的東西,於是在思考屬於自己的獨特元素和拍攝方法時,我開始在空間中想像,過去有哪些人曾經也在這裡。只要想到一百年前,柯比意本人可能也曾站在這個地方,心裡就會湧現一股騷動。我猜想,他可能對這面牆緣的R角有特殊的堅持,或他是否曾經從這樣的視角去看這個角落。最近我對京都的寺廟也很感興趣,因為疫情後無法出國,所以我每兩個月就會去一次京都。想到那些建築物從幾千年前開始一直存在至今,就會想到,有無數人都曾待過同一個空間中,而空間中那些超越時空遺留下來的東西,例如眾人祈禱許願的力量,都使我受到強烈的啟發。
郭:我原以為,是否因為牆面是灰色混凝土,所以用黑白底片拍攝《柯比意》這組作品,再用暗房技巧做成彩色,類似在建物刷上油漆這樣的概念。
瀧本:其實我沒有這樣想過。但仔細思考,我腦中的畫面一開始是黑白的,而蓋建築,有時也會根據形式或來選擇合適的色彩。我拍這組相片時,也是先從形式下手,再於暗房中依其選擇合適的色彩。也許我是有意識到這件事的,所以用這樣的方式進行上色。
6
郭:您曾在其他訪談與《瀧本幹也 寫真前夜》一書中提及,您剛離開藤井保工作室、以獨立攝影師的身份開始接案時,曾經歷一段自我風格的摸索期。想請您與我們分享確立個人標誌的過程,是如何在不同的工作中,將商業案件加入自己的特色,讓觀者一眼即辨別,且將作品提昇至藝術層次?
瀧本:我是19到23歲這段期間待在藤井先生身邊,那時正值學習力旺盛的時期,而老師是一個性格非常強烈的人,對我產生很大的影響,不只是畫面風格,連攝影時的思考模式也是如此。但一直模仿老師,會讓我無法拍出屬於自己的照片,因此我開始刻意地排除他對我的影響。我想,如果要建構自己的世界觀,必須以自己的生長環境和生活經驗作為基礎去進行思考;如果能夠誠實面對自己與攝影,就能拍出自己的攝影風格。與其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的作品,我會優先考量自己的想法與該如何傳達訊息,並讓它呈現在照片中。
7
郭:大片的藍色似乎經常出現在您的作品裡,例如在NASA拍攝的創作(《LAND SPACE》系列其中一部分),藍色對您有特別的意義嗎?
瀧本:我經常會被問到這題。藍色確實是我喜歡的顏色,手機裡的相簿也都是藍色。也許是本質性的原因,例如,水的量體隨著堆疊會變成藍色、天空和大海也是藍色的;在非洲大陸上,動物進化成人類的過程中,藍色就是非常重要的顏色。我想應該沒什麼人會討厭藍色吧,它是個自然讓人放鬆安心的顏色。葛飾北齋也經常使用靛藍色作畫,我想身為日本人或身為人類,應該有本質性的和藍色有關的東西存在於我們的基因裡吧,但我也不確定真正的答案是什麼。
8
郭:是否有共通的概念,或說是信念、教條等不可動搖的部分,貫穿於您的工作與私人創作呢?
瀧本:雖然拍出來的作品會隨著時間而有所變化,但我非常喜歡攝影,始終以純粹且充滿興致的心來面對它。拍商業攝影時,客戶或製作端會有各種要求,在滿足這些需求的同時,我會盡可能以自己感興趣的方式拍出想讓大家看見的作品。不管是工作或是自己的創作,最好都不要只把它當成工作而已,要能充滿熱情地投入,這樣一來,無論是怎樣的工作、無論再怎麼忙碌,都能開心地努力下去;一旦把它看成是工作,就會產生放棄和得過且過的心情,所以無論是自己的作品或別人委託的工作,保持快樂的心持續創作是很重要的,這就是我共通不變的信念。
9
郭:除了攝影之外,您是否有其他想嘗試的領域,或是其他職業與夢想呢?
瀧本:最近我開始想要創作可以永久留存下來的東西,例如我對建築或產品設計這類工作一直很感興趣。現在的東京不斷在蓋新建築,很少有像京都那樣,經過500年、1000年還能被保存下來的建築。這些新大樓彷彿臨時狀態般,經過50年、100年後就會被拆毀重建,因此我開始想要好好地製作出可以長久被保留的東西,不限於職業領域,包含攝影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