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名:那些回不去的地方
比海更深
文|蕭義玲
1.
天啊,雨下這麼大。
不過一陣躊躇,推門走出咖啡館大門,撐開雨傘同時傘面便被迎面的強風骨折了,整個裙擺狼狽的濕。看來走到停車場是不可能了,思忖了會,決定退避回咖啡館。重新找個靠窗的座位,點了咖啡,不再打開筆電,也不閱讀,純粹等雨停,純粹看玻璃窗外的人。
近黃昏的雨勢如瀑,咖啡館門廊前零星幾位行人。我一邊估量著離開的時間,前方馬路邊,一位頻頻招手探望車流的女孩引起我的注意。她身形削瘦,撐著傘的手肘上還掛了一個大袋子,從傘面的撐舉來看,她只在意掛著袋子的半邊身子,因為另外的半身已被淋濕了,仍無挪動調整之意。終於有計程車停下了,只見她小心翼翼地將袋子護送車內,才收起傘挪進半身的溼,與車揚長而去。
袋子內裝什麼?食物、衣物或禮品?不管如何,寧願身子濕也不能讓它淋雨的東西必定是重要之物。低頭啜飲一口咖啡,我想到了妳。多年前妳曾告訴我,一次往車站的路上遇到大雨,為了怕雨濺濕袋子內的東西,從來捨不得叫計程車的妳,當機立斷改攔計程車。我問妳袋子內裝什麼?妳說幾本書和剛印出的論文,當雨點濺來,妳就是覺得必須保護它們,不管別人認為重不重要。
我想一場突來的大雨揭示了我們心中的珍重之物,無論是否真能保護到它。然而上次聊天後已過多年,妳早完成博士學業了。前些時一位認識妳的同學來訪說到妳的近況,說尚未找到專任的妳正忙碌於南北兼課中。我想此刻的妳或許正在趕赴上課的路上,如果妳所在的城市也忽然下起大雨,當雨點忽濺來,在下車、換車之際,妳是否依然會急急攔起計程車,只為了保護袋子中那些沉甸甸的書,那些美麗夢想?
2.
搜尋視頻,紛至湧出一系列「流浪博士」報導。受訪者的性別、年齡、畢業學校不一,然而陳述卻有一致性:博士畢業後沒能順利找到專任,便以奔波於各校的兼任成為「大學打工仔」,以助理教授職級來看,每學期至少需要兼任十二學分的課,才有近三萬元左右待遇。一位受訪者說到日常:通常趁著通勤時間吃飯,即使生病也沒請假的空間;上課與通勤之外,還要利用其他時間備課、製作講義、批改作業,因為沒有研究室,便利商店便成為校與校、課與課之間的中繼站,而這些都不在鐘點內,即使一個人數近60人的大班級,也沒支援的助教。
另一位受訪者說到,那年孩子出生,也是兼課的巔峰時期,從台灣尾到台灣頭,為與專任起薪拉近距離,他能一周兼上20小時以上。看到這裡我忽意識到拍攝時間,果然已是十年前舊片。近年的少子化浪潮下,各校紛紛減班後已沒這麼多兼課機會了。我再繼續搜尋新的視頻,更多受訪者說出兼課機會大量縮減下的另一重隱憂:學校若有課程調整或任何變動,下學期是否續聘也在未定之天,如此慘澹未知處境下,另一位受訪者提到他已經不考慮成家的可能。
一位受訪者疊影一位受訪者,算算時間,妳加入流浪博士隊伍好些年了吧。妳是我初任教職的學生,妳文筆與思考資質的優越,從那麼海量的作業與報告中跳出來,才知道妳國、高中都是語文資優生,早已囊括許多文學獎。後來我到另一學校任教,不料幾年後參與妳碩士論文口考,我還記得所有委員一致稱道妳的認真與論文品質。兩年後在論文發表會上相遇,那時妳仍就讀博士班,會後喝茶聊天,妳和我深談研究課題及兼課趣事,也提到對未來的期待、家人的眼光及經濟壓力;但一說起教學與研究,眼神炯炯有光。
大環境在壞,還會更壞。不論加入隊伍的先後,仍未上專任之岸的博士們緊緊抓住在講台上賣力演出的機會,然而賣力演出的背後,那依然未熄的教學熱情背後也許是更大的困惑:專任之岸究竟何在?如何抵達?當時間的大雨打在日愈困頓也萎頓的肩頭上,這樣的步履奔波究竟是在奔赴標的?還是走著走著便喪失方向,甚至方向已不再重要?
3.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也有一場將人困住的風雨:男主角良多自幼秉賦文采,且曾在十多年前獲得小說新人獎,然而他雖立欲成為小說家,但此後的奔波現實卻是一路往下的生活,除了沒能寫出作品外,妻子也與他離婚且帶走十歲的兒子。他在一家私家偵探所工作,卻以為那是為蒐集小說題材才有的兼差。但雖說是兼差,在蒐證時又動腦筋想獲得更多額外金錢,像是要贖回應有的生活,也像是要證明贏的能力,一拿到錢便往賽車場跑,在欄杆前呼喊加油,實則一次次博彩幻滅中,夢想與現實的拉距已然懸殊:前妻已經有了富裕男友、想要買給兒子的棒球手棒早被那人贈與了,眼見自己的身分日愈被取代,他著急,期待著父子相聚,卻繳不起每月的五萬日圓扶養費。到老公寓探望母親同時,也不忘趁隙翻箱倒櫃尋找可變賣之物。
邋遢衣著與付不出房租的窘迫,讓良多活脫脫像個中年廢材,生活已然狼藉不堪。但自詡大器晚成,且帶著大男孩氣息的他仍在父親、兒子、前夫的多重角色上力持體面。生活的每一刻他都在抗拒現實的毀壞,然而愈力愈維護信念的純粹,愈無法為自己的正當性自圓其說。一次欲和被徵信外遇調查的女人敲竹槓,當女人看著自己一張張被偷被的照片,意識到此刻處境,不禁嘆道:「我的人生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出錯了?」
是啊,除了被偷拍的女人,不也是良多,甚至是所有曾在胸口被別上光榮勳章,卻在一場場人生風雨後,發現自己立於狼狽之地的眾人之問?
「我的人生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出錯了?」
我想到一位胸口曾別上光榮勳章,卻仍耽留在流浪道途的博士生和我說:我們懷抱著學術夢想,付出七年到十年的努力後畢業,不只沒有獎賞,還發現最後一班就業列車已經開走了,追趕不及,只能惶惶留在月台,以紛飛的履歷傳遞我在的訊息。然而那流浪教師影片中,我也曾聽到許多受訪者這麼說:如果可以,我還是想從事教職,我喜歡講課,會因為學生的共鳴而快樂;我也喜歡做研究,但只能利用零碎時間寫論文,因為專任開缺很少,我不敢放棄所有可能的兼任⋯⋯。
已不僅是個人能力問題了。少子化海嘯衝擊,時代的滅亡在無意間闖入生活,偏偏我們所學所會的那套系統無法餵養我們了。在流浪教師的上下講台中,低薪、沒福利、沒保障、如陷食物鏈底層的用過即丟,海有多深,但比海更深的是:我們衷心說出了「如果可以,我還是想從事教職……」,卻任由「如果可以」的願望來凌遲我們,而無法採取任何脫解的行動。
被困住了。如是枝裕和在劇本首頁寫的:「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但即使如此,即使這是一個以良多說出「中年廢材與家人關係日愈剝落」的故事,影片敘事語言的動人,卻非批判,而是理解。
5.
關於圍困,我想到一事。那次與學生談話最後,他問:我應該放棄或堅持?他說:我想聽聽妳的意見。
我陷入沉思。因為即使是師生關係,一位身在學院體制圍牆內的人對正處於流浪道途的人搖旗吶喊說堅持或放棄,都像是打高球或假球。然而若可以,我想試著好好和你說幾句話。
我想,沒有人願意讓自己的生活搞砸。你現在的不順遂,以及遭遇種種超出人力控制之外的衝擊是真的;但你當時的選擇、念書的快樂、研究的忘我,乃至此刻你在講台上傳遞知識獲得學生回饋的滿足也是真的。持平而論,每個人在做決定的時候都受限於時空背景,也無法掌握所有未來變數,但當你因為流浪道途而心生恐懼、恥辱與被棄之感,乃至在喪失歸屬的不安中全盤地質疑、貶抑起自己,你把自己的存在根基拆毀了,才是最需要擔心的地方。
你知道這世界多以利益與輸贏來評斷人,然而我們受益於生活的,卻常是輸贏之外,許多人的兢兢業業,即使那根本得不到一枚榮譽勳章。生活本來就不容易,我們無法推翻眾人眼中的傲慢與偏見,但在心裡垮掉的地方,我想對你說:對自己慈悲一點。以慈悲,支持自己看清此刻處境,不要逃開也不要喧嘩,不要過度悲觀也不要無謂的天真;你要潛到比海更深處,真正看到黯淡處境的全貌,發現自己所處位置,看自己所能與不能的,那時的「堅持或放棄」才是一個真命題。
不論選擇了什麼,你要誠實面對自己。你要以此刻為出發點,把握時間,想方設法調動所有可能去抵達。不為別人,是為了贏得屬己的信任與勇敢。一道比海更深的光。
天啊,雨下這麼大。
不過一陣躊躇,推門走出咖啡館大門,撐開雨傘同時傘面便被迎面的強風骨折了,整個裙擺狼狽的濕。看來走到停車場是不可能了,思忖了會,決定退避回咖啡館。重新找個靠窗的座位,點了咖啡,不再打開筆電,也不閱讀,純粹等雨停,純粹看玻璃窗外的人。
近黃昏的雨勢如瀑,咖啡館門廊前零星幾位行人。我一邊估量著離開的時間,前方馬路邊,一位頻頻招手探望車流的女孩引起我的注意。她身形削瘦,撐著傘的手肘上還掛了一個大袋子,從傘面的撐舉來看,她只在意掛著袋子的半邊身子,因為另外的半身已被淋濕了,仍無挪動調整之意。終於有計程車停下了,只見她小心翼翼地將袋子護送車內,才收起傘挪進半身的溼,與車揚長而去。
袋子內裝什麼?食物、衣物或禮品?不管如何,寧願身子濕也不能讓它淋雨的東西必定是重要之物。低頭啜飲一口咖啡,我想到了妳。多年前妳曾告訴我,一次往車站的路上遇到大雨,為了怕雨濺濕袋子內的東西,從來捨不得叫計程車的妳,當機立斷改攔計程車。我問妳袋子內裝什麼?妳說幾本書和剛印出的論文,當雨點濺來,妳就是覺得必須保護它們,不管別人認為重不重要。
我想一場突來的大雨揭示了我們心中的珍重之物,無論是否真能保護到它。然而上次聊天後已過多年,妳早完成博士學業了。前些時一位認識妳的同學來訪說到妳的近況,說尚未找到專任的妳正忙碌於南北兼課中。我想此刻的妳或許正在趕赴上課的路上,如果妳所在的城市也忽然下起大雨,當雨點忽濺來,在下車、換車之際,妳是否依然會急急攔起計程車,只為了保護袋子中那些沉甸甸的書,那些美麗夢想?
2.
搜尋視頻,紛至湧出一系列「流浪博士」報導。受訪者的性別、年齡、畢業學校不一,然而陳述卻有一致性:博士畢業後沒能順利找到專任,便以奔波於各校的兼任成為「大學打工仔」,以助理教授職級來看,每學期至少需要兼任十二學分的課,才有近三萬元左右待遇。一位受訪者說到日常:通常趁著通勤時間吃飯,即使生病也沒請假的空間;上課與通勤之外,還要利用其他時間備課、製作講義、批改作業,因為沒有研究室,便利商店便成為校與校、課與課之間的中繼站,而這些都不在鐘點內,即使一個人數近60人的大班級,也沒支援的助教。
另一位受訪者說到,那年孩子出生,也是兼課的巔峰時期,從台灣尾到台灣頭,為與專任起薪拉近距離,他能一周兼上20小時以上。看到這裡我忽意識到拍攝時間,果然已是十年前舊片。近年的少子化浪潮下,各校紛紛減班後已沒這麼多兼課機會了。我再繼續搜尋新的視頻,更多受訪者說出兼課機會大量縮減下的另一重隱憂:學校若有課程調整或任何變動,下學期是否續聘也在未定之天,如此慘澹未知處境下,另一位受訪者提到他已經不考慮成家的可能。
一位受訪者疊影一位受訪者,算算時間,妳加入流浪博士隊伍好些年了吧。妳是我初任教職的學生,妳文筆與思考資質的優越,從那麼海量的作業與報告中跳出來,才知道妳國、高中都是語文資優生,早已囊括許多文學獎。後來我到另一學校任教,不料幾年後參與妳碩士論文口考,我還記得所有委員一致稱道妳的認真與論文品質。兩年後在論文發表會上相遇,那時妳仍就讀博士班,會後喝茶聊天,妳和我深談研究課題及兼課趣事,也提到對未來的期待、家人的眼光及經濟壓力;但一說起教學與研究,眼神炯炯有光。
大環境在壞,還會更壞。不論加入隊伍的先後,仍未上專任之岸的博士們緊緊抓住在講台上賣力演出的機會,然而賣力演出的背後,那依然未熄的教學熱情背後也許是更大的困惑:專任之岸究竟何在?如何抵達?當時間的大雨打在日愈困頓也萎頓的肩頭上,這樣的步履奔波究竟是在奔赴標的?還是走著走著便喪失方向,甚至方向已不再重要?
3.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也有一場將人困住的風雨:男主角良多自幼秉賦文采,且曾在十多年前獲得小說新人獎,然而他雖立欲成為小說家,但此後的奔波現實卻是一路往下的生活,除了沒能寫出作品外,妻子也與他離婚且帶走十歲的兒子。他在一家私家偵探所工作,卻以為那是為蒐集小說題材才有的兼差。但雖說是兼差,在蒐證時又動腦筋想獲得更多額外金錢,像是要贖回應有的生活,也像是要證明贏的能力,一拿到錢便往賽車場跑,在欄杆前呼喊加油,實則一次次博彩幻滅中,夢想與現實的拉距已然懸殊:前妻已經有了富裕男友、想要買給兒子的棒球手棒早被那人贈與了,眼見自己的身分日愈被取代,他著急,期待著父子相聚,卻繳不起每月的五萬日圓扶養費。到老公寓探望母親同時,也不忘趁隙翻箱倒櫃尋找可變賣之物。
邋遢衣著與付不出房租的窘迫,讓良多活脫脫像個中年廢材,生活已然狼藉不堪。但自詡大器晚成,且帶著大男孩氣息的他仍在父親、兒子、前夫的多重角色上力持體面。生活的每一刻他都在抗拒現實的毀壞,然而愈力愈維護信念的純粹,愈無法為自己的正當性自圓其說。一次欲和被徵信外遇調查的女人敲竹槓,當女人看著自己一張張被偷被的照片,意識到此刻處境,不禁嘆道:「我的人生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出錯了?」
是啊,除了被偷拍的女人,不也是良多,甚至是所有曾在胸口被別上光榮勳章,卻在一場場人生風雨後,發現自己立於狼狽之地的眾人之問?
「我的人生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出錯了?」
我想到一位胸口曾別上光榮勳章,卻仍耽留在流浪道途的博士生和我說:我們懷抱著學術夢想,付出七年到十年的努力後畢業,不只沒有獎賞,還發現最後一班就業列車已經開走了,追趕不及,只能惶惶留在月台,以紛飛的履歷傳遞我在的訊息。然而那流浪教師影片中,我也曾聽到許多受訪者這麼說:如果可以,我還是想從事教職,我喜歡講課,會因為學生的共鳴而快樂;我也喜歡做研究,但只能利用零碎時間寫論文,因為專任開缺很少,我不敢放棄所有可能的兼任⋯⋯。
已不僅是個人能力問題了。少子化海嘯衝擊,時代的滅亡在無意間闖入生活,偏偏我們所學所會的那套系統無法餵養我們了。在流浪教師的上下講台中,低薪、沒福利、沒保障、如陷食物鏈底層的用過即丟,海有多深,但比海更深的是:我們衷心說出了「如果可以,我還是想從事教職……」,卻任由「如果可以」的願望來凌遲我們,而無法採取任何脫解的行動。
被困住了。如是枝裕和在劇本首頁寫的:「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但即使如此,即使這是一個以良多說出「中年廢材與家人關係日愈剝落」的故事,影片敘事語言的動人,卻非批判,而是理解。
5.
關於圍困,我想到一事。那次與學生談話最後,他問:我應該放棄或堅持?他說:我想聽聽妳的意見。
我陷入沉思。因為即使是師生關係,一位身在學院體制圍牆內的人對正處於流浪道途的人搖旗吶喊說堅持或放棄,都像是打高球或假球。然而若可以,我想試著好好和你說幾句話。
我想,沒有人願意讓自己的生活搞砸。你現在的不順遂,以及遭遇種種超出人力控制之外的衝擊是真的;但你當時的選擇、念書的快樂、研究的忘我,乃至此刻你在講台上傳遞知識獲得學生回饋的滿足也是真的。持平而論,每個人在做決定的時候都受限於時空背景,也無法掌握所有未來變數,但當你因為流浪道途而心生恐懼、恥辱與被棄之感,乃至在喪失歸屬的不安中全盤地質疑、貶抑起自己,你把自己的存在根基拆毀了,才是最需要擔心的地方。
你知道這世界多以利益與輸贏來評斷人,然而我們受益於生活的,卻常是輸贏之外,許多人的兢兢業業,即使那根本得不到一枚榮譽勳章。生活本來就不容易,我們無法推翻眾人眼中的傲慢與偏見,但在心裡垮掉的地方,我想對你說:對自己慈悲一點。以慈悲,支持自己看清此刻處境,不要逃開也不要喧嘩,不要過度悲觀也不要無謂的天真;你要潛到比海更深處,真正看到黯淡處境的全貌,發現自己所處位置,看自己所能與不能的,那時的「堅持或放棄」才是一個真命題。
不論選擇了什麼,你要誠實面對自己。你要以此刻為出發點,把握時間,想方設法調動所有可能去抵達。不為別人,是為了贏得屬己的信任與勇敢。一道比海更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