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魚詩生活誌 / 人間魚詩社
  • 金像獎詩人百萬賞
    • 徵競逐辦法
    • 心中理想的徵獎
  • 主題特輯
    • 人物報導
    • 特別企劃
    • 攝影詩
    • 談詩論詩 >
      • 鄭慧如
      • 孟樊
      • 張日郡
      • 傅詩予
      • 溫任平
      • 吳長耀
  • 詩生活誌
    • 冬季號 2023 Jan. Vol.12
    • 秋季號 2022 Oct. Vol.11
    • 夏季號 2022 Jun. Vol.10
    • 春季號 2022 Apr. Vol.09
    • 冬季號 2022 Jan. 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 Vol.07
    • 夏季號 2021 Jul. Vol.06
    • 過往季刊 >
      • 冬季號 2022 Jun.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Vol.07
      • 秋冬號 2020 Dec.Vol.05
      • 春夏號 2020 Jun.Vol.04
      • 秋冬號 2019 Dec.Vol.03
      • 夏季號 2019 Aug.Vol.02
      • 創刊號 2019 Apr.Vol.01
      • 368 人間唸詩趣
  • 月電子詩報
    • 第038、039、040期
    • 第035、036、037期
    • 第032、033、034期
    • 第029、030、031期
    • 第027、028期
    • 第025、026期
    • 第023、024期
    • 第021、022期
    • 第020期
    • 第019期
    • 第018期
    • 第017期
    • 第016期
    • 第015期
    • 第013、014期
    • 第012期
    • 第011期
    • 第010期
    • 第009期
    • 第008期
    • 第007期
    • 第006期
    • 第004-005期
    • 第003期
    • 第002期
    • 第001期
  • 人間魚詩社年度金像獎
    • 金像獎徵選開跑
    • 金像獎頒獎典禮
  • 實驗性新詩型
    • 為什麼我主張實驗性新詩型六行詩?
    • 第一波徵稿
    • 第二波徵稿
    • 現正徵稿中
  • 詩電影
    • 為什麼我主張拍詩電影
    • 詩電影《大見解》
    • 詩電影《本月》
    • 詩電影《權術》
    • 詩電影首映會 映後座談
  • 專欄
    • 郭瀅瀅
    • 林彧
    • 許丁江
    • 雪果
  • 商品
  • 關於
  • 金像獎詩人百萬賞
    • 徵競逐辦法
    • 心中理想的徵獎
  • 主題特輯
    • 人物報導
    • 特別企劃
    • 攝影詩
    • 談詩論詩 >
      • 鄭慧如
      • 孟樊
      • 張日郡
      • 傅詩予
      • 溫任平
      • 吳長耀
  • 詩生活誌
    • 冬季號 2023 Jan. Vol.12
    • 秋季號 2022 Oct. Vol.11
    • 夏季號 2022 Jun. Vol.10
    • 春季號 2022 Apr. Vol.09
    • 冬季號 2022 Jan. 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 Vol.07
    • 夏季號 2021 Jul. Vol.06
    • 過往季刊 >
      • 冬季號 2022 Jun.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Vol.07
      • 秋冬號 2020 Dec.Vol.05
      • 春夏號 2020 Jun.Vol.04
      • 秋冬號 2019 Dec.Vol.03
      • 夏季號 2019 Aug.Vol.02
      • 創刊號 2019 Apr.Vol.01
      • 368 人間唸詩趣
  • 月電子詩報
    • 第038、039、040期
    • 第035、036、037期
    • 第032、033、034期
    • 第029、030、031期
    • 第027、028期
    • 第025、026期
    • 第023、024期
    • 第021、022期
    • 第020期
    • 第019期
    • 第018期
    • 第017期
    • 第016期
    • 第015期
    • 第013、014期
    • 第012期
    • 第011期
    • 第010期
    • 第009期
    • 第008期
    • 第007期
    • 第006期
    • 第004-005期
    • 第003期
    • 第002期
    • 第001期
  • 人間魚詩社年度金像獎
    • 金像獎徵選開跑
    • 金像獎頒獎典禮
  • 實驗性新詩型
    • 為什麼我主張實驗性新詩型六行詩?
    • 第一波徵稿
    • 第二波徵稿
    • 現正徵稿中
  • 詩電影
    • 為什麼我主張拍詩電影
    • 詩電影《大見解》
    • 詩電影《本月》
    • 詩電影《權術》
    • 詩電影首映會 映後座談
  • 專欄
    • 郭瀅瀅
    • 林彧
    • 許丁江
    • 雪果
  • 商品
  • 關於
圖片

一個溫柔於改變都市景觀,勇敢於保存城鄉文化的實踐者
專訪 丘如華


採訪撰文 | 黃智卿、許麗玲
攝影 | 郭潔渝​

訪談中,她是如此形容自己:「一位溫柔勇敢的實踐者」,「溫柔」應是用來形容丘如華的女性特質,那「勇敢」呢?用「堅持」或「堅定」不是更能形容她數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城鄉文資保存的精神嗎?

「不!是勇敢!」丘如華堅定且明確地選擇「勇敢」這兩個字來形容自己。
    
從一九八六年起丘如華就致力於推動台灣城鄉文化資產保存。那個年代也是台灣經濟榮景的極致與尾聲,都市開發如火如荼進行著,台北天際線也出現摩天大樓身影:五一層的新光人壽大樓在一九九三年落成,四一層的遠企中心落成於一九九四年。千禧年之後信義區、大安區及南港區以一O一大樓為主;到處可見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

鐵路地下化、市民大道架設及第一條捷運開通也都在這段期間完成。繁榮與開發推動著城鄉樣貌的改變,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縮短帶來更快速、更便利的生活。每個人不自覺地被一切推動著,同時也不自覺地推動著一切,然而,卻有一人;一名女性,她逆向而行,提醒所有人歷史記憶及文化保存的重要性。不只透過語言的論述,她還透過各種行動,結合民眾、學界、社會運動者、地主、政府部門、開發商⋯⋯,她讓許多原本將要被鏟平、道路拓寬或改建的歷史建築與古蹟洗去時光的塵埃,重新呈現在人們眼前:西門紅樓、迪化街、松菸、建國啤酒廠、九份、金瓜石、三峽或是湖口、北埔老街,都有她的身影與貢獻。

一九八六年丘如華成立樂山文教基金會並擔任執行長,當年她就致力於支持弱勢族群(青少年問題)及古蹟保存的工作,丘如華說:「古蹟也是弱勢的族群,因為它無法為自己發聲」。

一九八七年七月台灣宣佈解嚴,當年八月,丘如華透過樂山文教基金會發起大稻埕「我愛迪化街」街屋保存運動。
「我是這樣的人,我要做一件事,我鍥而不捨,一定要找到方法。」例如,為了大稻程保存她四處奔走,丘如華去見當時從內政部部長調任的台北市長吳伯雄(一九八八-一九九O年任):「我跟他(吳伯雄市長)約好要見面,結果他不在市政府,他到大同區公所去了。他的秘書告訴我,我們市長都不休息,也不放人上廁所,我說,沒關係,我去等他。」

然而,想要推動事情並沒有就這樣順利開展。文化保存的道路似是比氣長,每一件都是漫長且艱辛,但或許也惟有願意持續投入才能慢慢地看到改變。

「經歷過好幾任市長……許多人一同參與討論與構思,再促成了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計畫成型」在丘如華及夥伴們的努力,不同國內外專業者一同參與下,最後促成包含迪化街在內的大稻埕街屋計有一五三處老屋保存及一一O棟歷史立面維持,再加上歷年由她參與都更、改建審查的共計有三七七棟之多。

然而,丘如華並非只關心大稻埕,她的足跡與影響力不只是台灣的城鄉建設與文資保存,而是遍及日本及亞洲其它的國家。

近四十年來的持續與努力,丘如華獲得國內外政府與民間的肯定。
​

一九九九年她獲台北市政府頒予「台北文化獎」;二O一四年獲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頒發「台北市都市再生特殊貢獻獎」;二O一二年獲文化部授予「文協獎章」;二O一七年還獲得日本全國町並保存連盟頒發的「峯山富美賞」,二O二O年再獲日本天皇秋季敘勳頒布「旭日單光章」。

究竟是什麼樣的養成,讓這一位女性勇敢獨行,且願意持續在文化保存路上工作呢?

圖片
圖片
臨沂街的丘家客廳

「如果問我眼界是怎麼培養的」,丘如華說:「你要有這樣的心,把別人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甚至比自己的事情還重要。」

提到童年家庭教養,丘如華說:「季季的書,你可以去看。」
丘如華指的是季季所寫的《行走的樹,追懷我與「民主台灣聯盟」案的時代》一書。
是作者季季二OO五年九月至二OO六年九月在《印刻文學生活雜誌》撰寫專欄集結,
季季書中〈阿肥家的客廳〉,指的就是丘家的客廳。書中訪談了丘延亮(綽號阿肥,丘如華哥哥),他自認母親影響了他一輩子的做人處事,甚至他那左派自由主義的思想也來自母親,丘延亮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因『民主台灣聯盟』一案判刑入獄。二十多歲入獄,出獄後創業、結婚,於一九七九年赴美念書,取得芝加哥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直到今日還持續關懷各種社會議題,這一切都來自於母親的影響。

丘如華也認為:「影響我最大的是我的母親,她在民國四八年過世(當時丘如華十三歲,丘延亮十五歲)。我們週末一定要出去吃飯、出去玩,她管你什麼大考試,我們去外面吃飯、去玩是在學習。」丘家的小孩都要學一樣樂器,女孩子還要學芭蕾舞。丘母來往的朋友大都是大學教授,「我母親一直都很願意幫助年輕人。那時候資源不夠,我媽媽就在辦所謂的讀書會,在婦女聯合會找很多太太,教大家怎麼教小孩各式各樣的主題。每週六晚上,當年很少見的留聲機,有唱針手搖的那種,她就讓大家聽音樂,我們是這樣長大的。」或許就是家庭與母親的薰陶,讓丘家兄妹關心社會議題,不只關心自身,而是願意參與及付出。




溫和的行動者

丘如華長年推動城鄉文資保存,全臺各地都有許多歷史建築和古蹟因為她的倡議而得以保存。面對許多都市高度開發需求下進行文資保存,勢必要能在多方利益衝突與矛盾之間進行溝通與協調,所有權人、建設公司、公家單位及立法單位,每一方都有其自身立場。開發巨大利益及文化價值之間,不同立場衝突與調停,如果不是參與者,或許很難想像這之間的複雜度。

首當其衝的是所有權人,他可能覺得房子如果被定為古蹟,他的權益會受損,這時要怎麼和地主進行溝通?

從多年來工作中丘如華發現:一般民眾反對成為文資,多半是不了解文化資產保存法中的內容。成為文資勢必有義務要妥善保存,但文化資產保存法已對於文化資產所有人有一定程度保障,也有許多稅賦減免。很多時候在財務上不一定會造成負擔,甚至獲利者也不在少數。但沒有人協助所有權人了解,讓他們誤以為只有走開發重建一條路。

例如大稻埕新芳春茶行,就是用都市計畫容積移轉的方式來讓所有權人有意願將建物保留下來。

除此之外,文資保存還得靠策略與行動引起大眾關注。

文化資產議題首先需引發市民共同關注、吸引大家目光。以西門紅樓為例,當時面臨要被拆掉的命運。

「從前紅樓是黃色電影院,叫做紅樓戲院,當時這棟建築未經維護、損壞嚴重,且外圍被許多增建建物包圍隱蔽。我把紅樓租了一天下來,找了顏忠賢做公共藝術。用紅色的布,就把紅布一路拉到麥當勞。」……
全文刊於《人間魚詩生活誌》第八期
成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 贊助會員

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推廣現代詩、文學及其它藝術創作,推動社會創意產業文化為宗旨。

​贊助用途:
1、協會運作
2、人間魚詩生活誌及其它書籍出版
3、詩電影拍攝
​
贊助帳號:
第一銀行(007)松貿分行 168-10-002842 社團法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

姐妹詩社:秋水詩社| 竊竊詩語|新詩路
補助單位:
圖片
Copyright © Peoplefish Poetry & Lif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