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與幽默
文|Kolas Yotaka
2025年來了,國際政治再次翻新。1月20日的美國總統就職大典,將迎接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再次成為美國總統。不管哪一個國家的總統大選,都競爭激烈,競選期間無不殺到刀刀見骨。但民主的珍貴就在於,不管怎麼互砍,最後你都必須心甘情願接受選舉結果。不論你是否能打從心底接受,至少要祝福一下對方,再怎麼不願意,都要身體力行,因為這樣的舉動是要告訴人民,你正在傳遞「民主」的價值。
然而,2024年不論在台灣或美國的兩場總統選舉過後,比起往常,一切似乎顯得更加疲倦、陰暗、重複、絕望,不管對參選的政治人物來說(不管他/她當選或落選),或對選民來說皆如此。
若每天看新聞,你會感到一種不甘願、不可能、不相信、不接受的情緒,仍在蔓延。那種黑暗出現在每天的街頭、國會、在各黨團辦公室、在各電視新聞標題、在社群網路新聞、在羞辱對手的梗圖中,一覽無遺。那種負面能量,已經公開侵蝕彼此,讓你對未來沒有期待。好像你的生活沒有最黑暗,只有更黑暗⋯⋯這一切都對民主的發展不好。因為這種情調只會使人民對政治更冷感,這並非國家之福。
歷任總統交接,要交接的不應只有政權。總統也是人,立委也是人,政客也是人,總是有一種充滿人性的溫情,甚至在政治中幽默的文化,才有可能打破陰暗的僵局。
溫情
美國總統隆納.雷根(Ronald Reagan)在1989年卸任時,留下一個傳統,在他任內的最後一天,當清空辦公室後,臨走之際,親筆留下一封信,並放在橢圓形辦公室那張經典的總統辦公桌「堅毅桌(Resolute desk)」的抽屜裡,雷根總統親筆的私信,是要給下一任總統喬治.布希(George Bush,此處指的是我們常說的「老布希」)祝福與鼓勵的話。由於兩位總統同屬共和黨,且雷根擔任總統時,老布希就是副總統,兩人間有如此的信件與鼓勵,不特別奇怪,想來也非常合理。
雷根卸任後,同為共和黨的老布希順利當選總統。1989-1993年總統任內,老布希繼承了雷根在冷戰後的治理成績,以外交與軍事手段在波斯灣戰爭中取勝,但沒想到專注外交成就,忽略美國國內早已進入嚴重的經濟衰退期,老布希總統的治理,對當年的嬰兒潮世代已經不管用。此時民主黨的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狂打經濟牌,其經濟政策屢獲選民的支持,柯林頓的名言「笨蛋!問題在經濟!」深深擄獲失業者、婦女的心,
果不其然,1992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儘管老布希在選戰初期,民調還大贏柯林頓15%-20%,沒想到選戰中期,開始出現黃金交叉。老布希才做一任,就被比他小22歲(當年柯林頓才47歲)的民主黨年輕的阿肯色州長柯林頓奪走總統寶座。兩人競選期間激戰,言語激烈交鋒,雙方傷痕累累,開票結果出爐,柯林頓最終以43%的得票率贏過老布希37.5的得票率勝選。原本以為自己會贏的老布希,連任夢碎,最終必須吞下敗果。
但,選舉歸選舉,老布希總是一位翩翩君子,也是虔誠的基督徒。在1993年1月柯林頓總統就職前,就跟雷根一樣,老布希也親筆留下一封信給柯林頓,放在白宮的橢圓辦公室的堅毅桌抽屜,然後就離開白宮。同一天,當柯林頓完成就職典禮,走進那間辦公室,畢竟是第一次當總統,意氣風發,一進門,坐進那張只有總統才能坐的「堅毅桌」,拉開抽屜,那封信已經靜靜地躺在那而等著柯林頓打開。這封信這樣寫道:
親愛的比爾:
當我剛剛又踏入這間辦公室,我依然跟4年前一樣感到神奇並充滿無限敬意,我想你也會有相同感覺。
希望你會在此獲得無窮的快樂。
我從未在此感受過某些前總統所說的孤單感。儘管未來一定會有非常艱困的時候,你也可能會遇到你認為對你一點也不公平的批判。我不是很會給建議的人,但我想跟你說,請別讓那些批判令你喪志,或使你退縮。
當你看見這封信的時候,你已經是我們的總統了,我祝你順利,也祝你的家人一切都順遂。
你的成功,就是我們國家的成功,我會堅定地支持你。
祝好運
喬治
這一封慷慨、心胸寬大又充滿愛國精神的信件,成為共和黨的老布希留給民主黨的柯林頓重要的禮物。數年後,柯林頓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訪問時說「我好愛這封信。」柯林頓表示這封信大大地影響柯林頓後來看事情的態度,他說:「這就是最經典的喬治布希,我知道他是發自內心的,我也知道他很努力地要成為一位具有高貴情操的美國公民」至此,民主黨的柯林頓與共和黨的布希父子發展出長年的好友誼,已經是美國政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佳話。
幽默
1982年,是共和黨的雷根總統第一次當選的第二年,他應國會邀請到國會發表國情咨文。一身黑色的西裝,暗紅色的領帶,當時老布希是副總統,當年的國會議長是民主黨籍的托馬斯菲利浦(Thomas Phillip),兩人就坐在後方主席台,看著雷根發表演說。
雷根一開口便說:「今天是我第一次向你們發表國情咨文,這是我們建國以來就有的憲法義務。華盛頓總統於1790年開創了這一傳統,他提醒全國人民,我們的使命,就是『自治和維護自由的神聖之火,最終取決於在美國人民的手中』」。
雷根此時突然眼光望向媒體席,對著所有的媒體說:「對於那些高度重視新聞精準度的新聞界朋友,我必須坦承:我個人從來不曾親耳聽見喬治華盛頓說這句話。」
此話一出,不但坐在雷根後方的副總統老布希和民主黨議長菲利浦大笑,全場國會議員和議事人員也哄堂大笑,一場國情咨文的開場白,打破了陳腐的慣例,完全捨棄老調又總是行禮如儀的開場。現場跨黨派國會議員掌聲、笑聲不斷。
雷根自己也笑了,然後繼續說:「但反正歷史就這樣寫。」
在場所有人又笑翻。
又一次,當1984年雷根想要競選連任,他當年的對手是前副總統、民主黨候選人華特孟岱爾(Walter Mondal),兩人在一場電視辯論中同台。當年的孟岱爾56
歲,尋求連任的雷根已經73歲。若看美國史,雷根當年已經是美國史上年紀最長的總統候選人。
記者問:「前總統甘迺迪在面對古巴飛彈危機那段時間,每天不眠不休,根本無法睡覺,您是否想過,自己如果遇到相同的情況,您的身心狀態是否能正常運作?」
我猜想雷根知道,這是對手攻擊他的點,也是選民有的疑問,但年紀較大事實,他保持一貫的幽默。
雷根:「我一點也不會擔憂。事實是,我要你們知道,我不會以我的年紀來作為選戰的武器,因為我不會利用我的對手的年幼和缺乏經驗,來達到我的政治目的贏得選戰。」
話才一說話,全場笑聲、讚嘆的尖叫聲不斷,問問題的記者也笑不停,連站在他旁邊的對手孟岱爾,也忍不住看著雷根笑開了。當然,說的人有幽默感,聽的人也要有幽默感。
雷根總統的幽默是世界有名。他總是以幽默來緩和嚴肅、酸苦、困難的問題,並且聰明的降低對手想帶給他的傷害。政治人物若具備幽默的能力,中間選民的支持度也會增加。這種能力,我認為不是天生,需要訓練。尤其政治人物更應該帶頭做,不要把嘲笑、攻擊、仇視、刻薄的情緒,帶給自己的支持者。
社群媒體的不治之症:缺乏幽默
幽默感,需要「脈絡」,說笑話者要了解聽眾所身處的脈絡,才能講出令人會心一笑的話,不但紓解壓力,也調節情緒,就會讓人喜歡。但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出現,讓一切變成不可能。
許多有心人利用可快速傳播資訊的社群媒體,濫用短影音、短信息、單張圖卡,長時間把觀眾訓練成去脈絡的政治動物。一個刺激,就一個反應。例如一個「讚」、一個「愛」、一個「怒」,可隨時不假思索的發洩被簡化的情緒,我們都已經變成白老鼠,思想短淺,不顧一切。
這一類的政治人物,會讓我們忘了其實是「人」。我們是「人」,不是「動物」。人有靈魂,有高階的思考和情緒,可以思考、思想,而不被單一梗圖或新聞標題的視聽刺激帶著走。這是人類和動物最大的不同。但現在若打開電視或媒體,大部分政治人物莫不逞兇鬥狠,伶牙俐齒,捉對廝殺、言語暴力、性別歧視、種族歧視,階級鬥爭皆有所聞。更常見的就是出現嚴重的肢體衝突,歇斯底里地重複吶喊各式各樣的「驚句」,扭打飛踢,與幫派、黑道沒有兩樣。民眾的閱聽行為傾向戲謔、速成的情緒發洩,然後快速轉移下一個目標繼續攻擊。台灣的政治文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這次在美國大選期間,由共和黨川普發動社群、人身攻擊已經不足為奇,到了競選初期民主黨的賀錦麗一度在競選經費募集不足時,也跟進採攻擊路線,包括上台助講的民主黨政治人物稱川普「越老越奇怪」對川普及其支持者不留情面的嘲弄與攻擊。這個現象,曾遭到紐約時報寫專文批判,文章對於民主黨陣營的競選策略已經淪落到與共和黨一樣低落,認為美國的選舉文化已經墮落。
幽默與嘲弄不同。嘲弄會讓人變成刻薄的丑角,幽默會帶給自己和選民無窮的希望。有魅力的政治人物通常會有幽默感,一種會心一笑,就可以解除民眾對你的懷疑。
但不知要等到何時,在台灣看政治新聞時,才能鬆一口氣。
可以重拾老派的溫情與幽默。
然而,2024年不論在台灣或美國的兩場總統選舉過後,比起往常,一切似乎顯得更加疲倦、陰暗、重複、絕望,不管對參選的政治人物來說(不管他/她當選或落選),或對選民來說皆如此。
若每天看新聞,你會感到一種不甘願、不可能、不相信、不接受的情緒,仍在蔓延。那種黑暗出現在每天的街頭、國會、在各黨團辦公室、在各電視新聞標題、在社群網路新聞、在羞辱對手的梗圖中,一覽無遺。那種負面能量,已經公開侵蝕彼此,讓你對未來沒有期待。好像你的生活沒有最黑暗,只有更黑暗⋯⋯這一切都對民主的發展不好。因為這種情調只會使人民對政治更冷感,這並非國家之福。
歷任總統交接,要交接的不應只有政權。總統也是人,立委也是人,政客也是人,總是有一種充滿人性的溫情,甚至在政治中幽默的文化,才有可能打破陰暗的僵局。
溫情
美國總統隆納.雷根(Ronald Reagan)在1989年卸任時,留下一個傳統,在他任內的最後一天,當清空辦公室後,臨走之際,親筆留下一封信,並放在橢圓形辦公室那張經典的總統辦公桌「堅毅桌(Resolute desk)」的抽屜裡,雷根總統親筆的私信,是要給下一任總統喬治.布希(George Bush,此處指的是我們常說的「老布希」)祝福與鼓勵的話。由於兩位總統同屬共和黨,且雷根擔任總統時,老布希就是副總統,兩人間有如此的信件與鼓勵,不特別奇怪,想來也非常合理。
雷根卸任後,同為共和黨的老布希順利當選總統。1989-1993年總統任內,老布希繼承了雷根在冷戰後的治理成績,以外交與軍事手段在波斯灣戰爭中取勝,但沒想到專注外交成就,忽略美國國內早已進入嚴重的經濟衰退期,老布希總統的治理,對當年的嬰兒潮世代已經不管用。此時民主黨的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狂打經濟牌,其經濟政策屢獲選民的支持,柯林頓的名言「笨蛋!問題在經濟!」深深擄獲失業者、婦女的心,
果不其然,1992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儘管老布希在選戰初期,民調還大贏柯林頓15%-20%,沒想到選戰中期,開始出現黃金交叉。老布希才做一任,就被比他小22歲(當年柯林頓才47歲)的民主黨年輕的阿肯色州長柯林頓奪走總統寶座。兩人競選期間激戰,言語激烈交鋒,雙方傷痕累累,開票結果出爐,柯林頓最終以43%的得票率贏過老布希37.5的得票率勝選。原本以為自己會贏的老布希,連任夢碎,最終必須吞下敗果。
但,選舉歸選舉,老布希總是一位翩翩君子,也是虔誠的基督徒。在1993年1月柯林頓總統就職前,就跟雷根一樣,老布希也親筆留下一封信給柯林頓,放在白宮的橢圓辦公室的堅毅桌抽屜,然後就離開白宮。同一天,當柯林頓完成就職典禮,走進那間辦公室,畢竟是第一次當總統,意氣風發,一進門,坐進那張只有總統才能坐的「堅毅桌」,拉開抽屜,那封信已經靜靜地躺在那而等著柯林頓打開。這封信這樣寫道:
親愛的比爾:
當我剛剛又踏入這間辦公室,我依然跟4年前一樣感到神奇並充滿無限敬意,我想你也會有相同感覺。
希望你會在此獲得無窮的快樂。
我從未在此感受過某些前總統所說的孤單感。儘管未來一定會有非常艱困的時候,你也可能會遇到你認為對你一點也不公平的批判。我不是很會給建議的人,但我想跟你說,請別讓那些批判令你喪志,或使你退縮。
當你看見這封信的時候,你已經是我們的總統了,我祝你順利,也祝你的家人一切都順遂。
你的成功,就是我們國家的成功,我會堅定地支持你。
祝好運
喬治
這一封慷慨、心胸寬大又充滿愛國精神的信件,成為共和黨的老布希留給民主黨的柯林頓重要的禮物。數年後,柯林頓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訪問時說「我好愛這封信。」柯林頓表示這封信大大地影響柯林頓後來看事情的態度,他說:「這就是最經典的喬治布希,我知道他是發自內心的,我也知道他很努力地要成為一位具有高貴情操的美國公民」至此,民主黨的柯林頓與共和黨的布希父子發展出長年的好友誼,已經是美國政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佳話。
幽默
1982年,是共和黨的雷根總統第一次當選的第二年,他應國會邀請到國會發表國情咨文。一身黑色的西裝,暗紅色的領帶,當時老布希是副總統,當年的國會議長是民主黨籍的托馬斯菲利浦(Thomas Phillip),兩人就坐在後方主席台,看著雷根發表演說。
雷根一開口便說:「今天是我第一次向你們發表國情咨文,這是我們建國以來就有的憲法義務。華盛頓總統於1790年開創了這一傳統,他提醒全國人民,我們的使命,就是『自治和維護自由的神聖之火,最終取決於在美國人民的手中』」。
雷根此時突然眼光望向媒體席,對著所有的媒體說:「對於那些高度重視新聞精準度的新聞界朋友,我必須坦承:我個人從來不曾親耳聽見喬治華盛頓說這句話。」
此話一出,不但坐在雷根後方的副總統老布希和民主黨議長菲利浦大笑,全場國會議員和議事人員也哄堂大笑,一場國情咨文的開場白,打破了陳腐的慣例,完全捨棄老調又總是行禮如儀的開場。現場跨黨派國會議員掌聲、笑聲不斷。
雷根自己也笑了,然後繼續說:「但反正歷史就這樣寫。」
在場所有人又笑翻。
又一次,當1984年雷根想要競選連任,他當年的對手是前副總統、民主黨候選人華特孟岱爾(Walter Mondal),兩人在一場電視辯論中同台。當年的孟岱爾56
歲,尋求連任的雷根已經73歲。若看美國史,雷根當年已經是美國史上年紀最長的總統候選人。
記者問:「前總統甘迺迪在面對古巴飛彈危機那段時間,每天不眠不休,根本無法睡覺,您是否想過,自己如果遇到相同的情況,您的身心狀態是否能正常運作?」
我猜想雷根知道,這是對手攻擊他的點,也是選民有的疑問,但年紀較大事實,他保持一貫的幽默。
雷根:「我一點也不會擔憂。事實是,我要你們知道,我不會以我的年紀來作為選戰的武器,因為我不會利用我的對手的年幼和缺乏經驗,來達到我的政治目的贏得選戰。」
話才一說話,全場笑聲、讚嘆的尖叫聲不斷,問問題的記者也笑不停,連站在他旁邊的對手孟岱爾,也忍不住看著雷根笑開了。當然,說的人有幽默感,聽的人也要有幽默感。
雷根總統的幽默是世界有名。他總是以幽默來緩和嚴肅、酸苦、困難的問題,並且聰明的降低對手想帶給他的傷害。政治人物若具備幽默的能力,中間選民的支持度也會增加。這種能力,我認為不是天生,需要訓練。尤其政治人物更應該帶頭做,不要把嘲笑、攻擊、仇視、刻薄的情緒,帶給自己的支持者。
社群媒體的不治之症:缺乏幽默
幽默感,需要「脈絡」,說笑話者要了解聽眾所身處的脈絡,才能講出令人會心一笑的話,不但紓解壓力,也調節情緒,就會讓人喜歡。但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出現,讓一切變成不可能。
許多有心人利用可快速傳播資訊的社群媒體,濫用短影音、短信息、單張圖卡,長時間把觀眾訓練成去脈絡的政治動物。一個刺激,就一個反應。例如一個「讚」、一個「愛」、一個「怒」,可隨時不假思索的發洩被簡化的情緒,我們都已經變成白老鼠,思想短淺,不顧一切。
這一類的政治人物,會讓我們忘了其實是「人」。我們是「人」,不是「動物」。人有靈魂,有高階的思考和情緒,可以思考、思想,而不被單一梗圖或新聞標題的視聽刺激帶著走。這是人類和動物最大的不同。但現在若打開電視或媒體,大部分政治人物莫不逞兇鬥狠,伶牙俐齒,捉對廝殺、言語暴力、性別歧視、種族歧視,階級鬥爭皆有所聞。更常見的就是出現嚴重的肢體衝突,歇斯底里地重複吶喊各式各樣的「驚句」,扭打飛踢,與幫派、黑道沒有兩樣。民眾的閱聽行為傾向戲謔、速成的情緒發洩,然後快速轉移下一個目標繼續攻擊。台灣的政治文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這次在美國大選期間,由共和黨川普發動社群、人身攻擊已經不足為奇,到了競選初期民主黨的賀錦麗一度在競選經費募集不足時,也跟進採攻擊路線,包括上台助講的民主黨政治人物稱川普「越老越奇怪」對川普及其支持者不留情面的嘲弄與攻擊。這個現象,曾遭到紐約時報寫專文批判,文章對於民主黨陣營的競選策略已經淪落到與共和黨一樣低落,認為美國的選舉文化已經墮落。
幽默與嘲弄不同。嘲弄會讓人變成刻薄的丑角,幽默會帶給自己和選民無窮的希望。有魅力的政治人物通常會有幽默感,一種會心一笑,就可以解除民眾對你的懷疑。
但不知要等到何時,在台灣看政治新聞時,才能鬆一口氣。
可以重拾老派的溫情與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