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魚詩生活誌 / 人間魚詩社
  • 金像獎詩人百萬賞
    • 徵競逐辦法
    • 心中理想的徵獎
  • 主題特輯
    • 人物報導
    • 特別企劃
    • 攝影詩
    • 談詩論詩 >
      • 鄭慧如
      • 孟樊
      • 張日郡
      • 傅詩予
      • 溫任平
      • 吳長耀
  • 詩生活誌
    • 冬季號 2023 Jan. Vol.12
    • 秋季號 2022 Oct. Vol.11
    • 夏季號 2022 Jun. Vol.10
    • 春季號 2022 Apr. Vol.09
    • 冬季號 2022 Jan. 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 Vol.07
    • 夏季號 2021 Jul. Vol.06
    • 過往季刊 >
      • 冬季號 2022 Jun.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Vol.07
      • 秋冬號 2020 Dec.Vol.05
      • 春夏號 2020 Jun.Vol.04
      • 秋冬號 2019 Dec.Vol.03
      • 夏季號 2019 Aug.Vol.02
      • 創刊號 2019 Apr.Vol.01
      • 368 人間唸詩趣
  • 月電子詩報
    • 第038、039、040期
    • 第035、036、037期
    • 第032、033、034期
    • 第029、030、031期
    • 第027、028期
    • 第025、026期
    • 第023、024期
    • 第021、022期
    • 第020期
    • 第019期
    • 第018期
    • 第017期
    • 第016期
    • 第015期
    • 第013、014期
    • 第012期
    • 第011期
    • 第010期
    • 第009期
    • 第008期
    • 第007期
    • 第006期
    • 第004-005期
    • 第003期
    • 第002期
    • 第001期
  • 人間魚詩社年度金像獎
    • 金像獎徵選開跑
    • 金像獎頒獎典禮
  • 實驗性新詩型
    • 為什麼我主張實驗性新詩型六行詩?
    • 第一波徵稿
    • 第二波徵稿
    • 現正徵稿中
  • 詩電影
    • 為什麼我主張拍詩電影
    • 詩電影《大見解》
    • 詩電影《本月》
    • 詩電影《權術》
    • 詩電影首映會 映後座談
  • 專欄
    • 郭瀅瀅
    • 林彧
    • 許丁江
    • 雪果
  • 商品
  • 關於
  • 金像獎詩人百萬賞
    • 徵競逐辦法
    • 心中理想的徵獎
  • 主題特輯
    • 人物報導
    • 特別企劃
    • 攝影詩
    • 談詩論詩 >
      • 鄭慧如
      • 孟樊
      • 張日郡
      • 傅詩予
      • 溫任平
      • 吳長耀
  • 詩生活誌
    • 冬季號 2023 Jan. Vol.12
    • 秋季號 2022 Oct. Vol.11
    • 夏季號 2022 Jun. Vol.10
    • 春季號 2022 Apr. Vol.09
    • 冬季號 2022 Jan. 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 Vol.07
    • 夏季號 2021 Jul. Vol.06
    • 過往季刊 >
      • 冬季號 2022 Jun.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Vol.07
      • 秋冬號 2020 Dec.Vol.05
      • 春夏號 2020 Jun.Vol.04
      • 秋冬號 2019 Dec.Vol.03
      • 夏季號 2019 Aug.Vol.02
      • 創刊號 2019 Apr.Vol.01
      • 368 人間唸詩趣
  • 月電子詩報
    • 第038、039、040期
    • 第035、036、037期
    • 第032、033、034期
    • 第029、030、031期
    • 第027、028期
    • 第025、026期
    • 第023、024期
    • 第021、022期
    • 第020期
    • 第019期
    • 第018期
    • 第017期
    • 第016期
    • 第015期
    • 第013、014期
    • 第012期
    • 第011期
    • 第010期
    • 第009期
    • 第008期
    • 第007期
    • 第006期
    • 第004-005期
    • 第003期
    • 第002期
    • 第001期
  • 人間魚詩社年度金像獎
    • 金像獎徵選開跑
    • 金像獎頒獎典禮
  • 實驗性新詩型
    • 為什麼我主張實驗性新詩型六行詩?
    • 第一波徵稿
    • 第二波徵稿
    • 現正徵稿中
  • 詩電影
    • 為什麼我主張拍詩電影
    • 詩電影《大見解》
    • 詩電影《本月》
    • 詩電影《權術》
    • 詩電影首映會 映後座談
  • 專欄
    • 郭瀅瀅
    • 林彧
    • 許丁江
    • 雪果
  • 商品
  • 關於

人物報導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12


專訪 姚文智
從政治到文化,姚文智的臺灣100

「我思考的是臺灣的內容,總結一句話,那就是『以臺灣主體的內容來打進商業市場、打進主流市場,而不一定是商業考量打進主流市場』。什麼是商業考量?比如說,同樣拍攝白色恐怖時代的故事,《返校》走的是容易吸引票房的恐怖片路線,這類電影很多人在拍」...(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12


專訪 周美玲導演
從《流麻溝十五號》到《Q18》

周美玲導演依約出現在編輯部時,纖瘦的身軀仍帶有青春的氣息,歲月在她身上的影響不多。她直言不諱,毫不猶疑的回答各種提問,如同她拍攝《流麻溝十五號》是「直球對決」敏感的政治與歷史。訪談從登山的話題談起,周導提到她為了拍偶像劇《失去你的那一天》,曾在2015年把整個劇組拉到嘉明湖拍攝,其中的意志力及執行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也正因為如此,造就了現今的她...(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11


專訪 孫大川
文字、符號與符碼的力量:
​台灣原住民給世界的禮物

台灣,我所處的島嶼,面積約3萬6千平方公里,其中58萬原住民人口,大都居住在中央山脈及其兩陲邊緣且環境敏感地區。我曾親身參與並負責兩次台灣大規模自然災害原住民地區的救援與重建工作,一是1999年9月21日的「集集大地震」,一是2009年8月8日的「莫拉克風災」...(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11


專訪 Kolas Yotaka
愛、土地與理想:把花蓮還給花蓮

在今年七月接受民進黨提名參選花蓮縣長,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隨即辭去總統府發言人的職位,全心投入她的故鄉花蓮縣長的選戰。這也是台灣自治史上第一位原住民女性的縣長候選人.​..(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11


專訪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
以當代藝術,帶領台灣往世界邁進​

「臺北市立美術館」為全國第一座現當代美術館,在台灣當代藝術的領域裡,不僅具指標性,也始終帶領風潮。明年是北美館建館四十周年,而「當代」精神體現在北美館所帶來的藝術、展覽及活動上,不僅促進了社會大眾對藝術的認識,也豐富了藝術的內涵,並成為台灣​...(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10


副市長之後
解讀黃珊珊:後疫情時代的首都行動領導

從1998年至今,黃珊珊連續當選6屆市議員,並在2019年接受柯文哲市長的邀請,擔任台北市的副市長。副市長上任不久就遇到「新冠疫情」的大挑戰,尤其在今年台灣疫情快速攀升的4、5月,諸多的應變措施,在在考驗著執政者的領導力、協調力與執行力。黃珊珊認為,她之所以能迅速面對所有問題,一一梳理並找出解決方法,歸功於律師的專業養成​...(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10


流行音樂之後:讓更多人成為那個光01
專訪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董事長黃韻玲

對許多年輕人來說,黃韻玲是歌唱選秀節目中的「小玲老師」,是掌理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董事長,但資深歌迷永遠記得黃韻玲的本質,始終是專業音樂人。當年在樂壇闖蕩,她並非以豔麗婀娜身材、傾城迷人外貌吸人眼球、贏得掌聲,反倒在男性為主的幕後音樂製作群中,她以作曲作詞、編曲製作、樂器演奏、演唱和聲,讓自己成為一九八○年代「新音樂運動」的一分子​...(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10


流行音樂之後:讓更多人成為那個光02
專訪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董事長黃韻玲

陽光閃耀的靜謐午後,我正在為這篇報導爬梳著黃韻玲與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的資料,網路的發達讓我可以輕易找到對應的歌曲,無論是最流行的,或是已成為經典的流行。我沉浸於音樂中,過了不知多久才回過神來,發現自己正邊聽邊哼著,彷彿進入了時光隧道​...(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10


斯卡羅之後--—​
​在天堂的邊緣,找回純粹的電影
專訪 曹瑞原

我首次觀看導演曹瑞原的作品,是刻劃台灣同志族群不為人知的壓抑、辛酸與悲劇的《孽子》。當時的我或許太年輕,只單純覺得故事很沉重悲傷,這樣大膽的題材讓我震撼不已。之後,在陸續堆出的《孤戀花》與《一把青》裡,我逐漸意識到曹導在影像裡呈現的眼淚與悲傷,蘊藏著極強烈的,對大時代裡小人物命運流轉的悲憫與照拂​...(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9


Biopolitics:生命政治的十封信
貼近悸動與脈動:林佳龍談人本、質感與療癒
專訪 林佳龍

林佳龍是台灣少數受過完整政治學訓練並且實際投入政壇的從政者;他也是唯一深度參與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三位總統執政的野百合世代。1964年出生,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政治學碩士、耶魯大學人文哲學碩士、政治學博士。他先後擔任過國安會諮詢委員、行政院發言人、新聞局局長、民進黨秘書長、立法委員、台中市長及交通部部長​...(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9


Micro-memoires:微型回憶的八封信
從「巫路之歌」到「人間魚」:許麗玲談內在追尋與品牌築夢
專訪 許麗玲

「人間魚詩生活誌」得名於第一個贊助的企業:「人間魚」品牌。至於為什麼稱為「人間魚」?這得問創辦人許麗玲了。雲林出生、中文系畢業、法國高等學院的宗教學博士,她出版了《巫路之歌》及《老鷹的羽毛》兩本書,描述自己的「通靈」經歷​...(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9


微型回憶錄
鏡子、靈魂與影子:阿道談「我」的追尋
專訪 阿道•巴辣夫•冉而山 (Adaw.Palaf.Langasan)

Simple and Deep(簡單且深),是和阿道•巴辣夫•冉而山見面及對話之後,浮現的心語。阿道現居花蓮光復鄉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是原舞者也是行為藝術家。2012年在部落創立冉而山劇場。「冉而山」(Langasan),指的是東部海岸山脈中台灣小百岳之一的八里灣山,阿美族人視為聖山的「奇冉而山」(Cilangasan,又譯為「奇拉雅山」),這座聖山蘊存著洪水滅世與族群繁衍發祥地的神話意義,它也是阿道的家鄉太巴塱部落的發祥地​...(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8


書寫文明的交織:
漢語的滲透與逆寫

專訪 瓦歷斯‧諾幹(Walis.Nokan)

在網路上初步結識瓦歷斯‧諾幹時,內心就對他有著敬畏和隱隱的畏懼。除了是因為他的著作太豐厚,也深知自身與他的文化差異,任何一個提問都可能再次落入漢人看待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裡。而我仍想透過問句盡力理解他​...(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8


找出一條經過的方式,
進入詩句流動的「曾經」

專訪 伍聖馨(Abus)

第一次見到伍聖馨,是封面拍攝當日。當美麗深邃的臉龐向自己迎面而來,不禁會好奇她的日常心思、她言語底下的情感。她是一位溫柔的母親,也是一位思想堅毅的女性。她柔軟的筆觸有著深刻的自我凝視,她的思緒經常翻騰,慣於手寫而非打字的她還得趕上字句在腦裡映現的速度。說是她意圖寫詩,不如說是詩句意圖被她以筆留住​...(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8


凝視對立面,將生活打磨成詩
專訪 黃璽(Temu Suyan)

內斂的氣息裡有著一絲反叛,他或坐或站,都有一股屬於自己獨有的架勢,是實際看到黃璽時,對他最深的印象。群體裡的他較為沉靜寡言,如他在本次筆談裡說自己喜歡獨來獨往。而訪談裡應答的他十分坦白,並有一股樂於深談的動能,如他的聲音渾厚飽滿,氣長平穩​...(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8


面向尚未挖掘的部分:
以詩探觸自身與族群

專訪 嚴毅昇(Cidal)

戴著墨綠色眼鏡的嚴毅昇,臉上有股斯文的少年氣息,目光卻暗藏著擱淺的憂傷。訪答裡的他縝密而嚴謹,文字閒聊中的他則是幽默活潑,像一個奔放的男孩​...(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8


介於回音與答案之間
問原住民朋友的六道題

我雖然是用個漢語或華文創作的人,但一直以來對台灣的文學地圖有個疑問,就是原住民文學如何放進台灣的文學地圖裡面,也或者台灣文學應該放進原住民文學裡面,也或者各不相干,唯一相干的是外來殖民的語言有它的文字⋯⋯總之,種種問題只在我腦中如浮雲之於天空,我完全沒有答案也沒有智識可以回答,所幸因為人間魚詩生活誌的策劃,我把問題丟給了我的原住民朋友們,且看您們了​...(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8


一個溫柔於改變都市景觀,
​勇敢於保存城鄉文化的實踐者
專訪 丘如華

訪談中,她是如此形容自己:「一位溫柔勇敢的實踐者」,「溫柔」應是用來形容丘如華的女性特質,那「勇敢」呢?用「堅持」或「堅定」不是更能形容她數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城鄉文資保存的精神嗎​...(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8


都市發展的寧靜推手
專訪 黃一平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台北也不是!建城於十九世紀(一八七九年),一百四十多年來台北市經歷了清朝、日治及現今的中華民國政府,走在台北的大街小巷,感受得到這座城市正在快速地蛻變中,然而,除了快速跟上現代化的腳步之外,這座城市迷人的地方也在於她的新舊融合、族群多元以及各種生活便利和文化空間...(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7


百年現代詩/百年台灣史
專訪 鄭慧如

黃觀總編輯來電,她慎重請託是否可以幫忙與鄭慧如教授就她的巨作:《台灣現代詩史》進行訪談與對話。黃觀說:「我看了自己的訪談記錄,覺得尚未能深入鄭教授的研究與詩的史學觀,編務緊迫,我又擔心自己無法呈現這篇專訪的深度與廣度,所以想請妳接手這個重要的訪問與撰稿。」​...(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7


詩人的歲月.詩人的背影
專訪 蘇紹連

蘇紹連是戰後世代詩人,也是台灣現代詩史裡,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參與創立「後浪詩社」、「龍族詩社」、「臺灣詩學季刊社」的他,在網路時代開始後,也持續推廣現代詩,並撰寫網路詩、設立「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創網路詩社之先。曾主編詩學季刊,多元性的主題,也展現在他的創作裡。從第一本詩集至今,豐厚的著作裡,有詩人對詩語言持續不斷的探索、對詩的意義叩問、對詩與攝影的哲學性思索...(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7


每天用詩寫日記的男人
專訪 丁威仁

我以前寫過一首詩叫〈不寫詩我會死〉,大致上是說,寫詩是我很重要,記錄生活的日記。這樣一個紀錄,成為我某種程度的自我療癒。有些年輕詩人會說,詩怎麼可能療癒人,不要賦予詩這麼大的療癒的功能。但實際上,詩對我而言,已經不只是療癒,對我而言是宣洩。曾經有人問過我,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我覺得,我跟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我看這個世界每天都很火大,如果我不發洩,它會影響我的生活和工作,詩可以負擔我每天情緒的宣洩與療癒...(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7


流浪的魚,乘著四季的血肉前進
專訪 鄭琬融

鄭琬融,民國90年後出生的世代,近期剛出版第一本個人詩集《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會注意到她,是在網路上,看到她將自己的詩作,透過朗讀與影像來創作影像詩,引起正在籌拍詩電影的我的好奇...(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6


燃燒的靈魂:
挽救瀕危文化,為原住民奔走

高明智的革命、原運與禪修

這個人是這樣介紹自己的:他是台東知本來的「卑」鄙「男」人,長不高所以姓「高」,叫做明智,不明白的「明」,沒有智慧的「智」。這個人在原住民運動的每一次串聯,每一場演講、座談,都這樣開場介紹自己,幽默的開場讓人一次記住他。初見高明智,他的眼神有一種野性,但有一點哀傷和疲憊,這可能是多年的社會運動所帶來的...(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6


羅馬公路之戀——熱血與追尋
羅政宏,反礦與咖啡

台118線,從桃園復興羅浮段到新竹馬武督段,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羅馬公路」。這條公路上的兩端,分別住著高明智與羅政宏兩位男子。這兩位男性,一位原住民、一位客家人,除了都是中年男子,沒甚麼相同處,但是為家鄉、為土地的守護,把他們串起來了,我們稱為「羅馬公路之戀」。羅馬公路之戀,是兩個男子的人生路,愛上自己的生命之路...(閱讀更多)
圖片

人間魚詩生活誌 Vol.6


任何經驗的發生,
都醞釀成為創作的養分

郭瀅瀅,攝影與文學

郭瀅瀅,初見面的人會認為她是個美麗而聰慧的女子。接近她,則會發現這個女子,其實古靈精怪,渾身上下充滿哲學式的思辯。她喜愛閱讀,閱讀近乎生命,是每日日常。外出的包包中總是裝滿了書,如同陶侃搬磚似的,書跟著她移動。她是文字創作者,也是影像創作者...(閱讀更多)
成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 贊助會員

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推廣現代詩、文學及其它藝術創作,推動社會創意產業文化為宗旨。

​贊助用途:
1、協會運作
2、人間魚詩生活誌及其它書籍出版
3、詩電影拍攝
​
贊助帳號:
第一銀行(007)松貿分行 168-10-002842 社團法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

姐妹詩社:秋水詩社| 竊竊詩語|新詩路
補助單位:
圖片
Copyright © Peoplefish Poetry & Lif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