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魚詩生活誌 / 人間魚詩社
  • 金像獎詩人百萬賞
    • 徵競逐辦法
    • 心中理想的徵獎
  • 主題特輯
    • 人物報導
    • 特別企劃
    • 攝影詩
    • 談詩論詩 >
      • 鄭慧如
      • 孟樊
      • 張日郡
      • 傅詩予
      • 溫任平
      • 吳長耀
  • 詩生活誌
    • 冬季號 2023 Jan. Vol.12
    • 秋季號 2022 Oct. Vol.11
    • 夏季號 2022 Jun. Vol.10
    • 春季號 2022 Apr. Vol.09
    • 冬季號 2022 Jan. 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 Vol.07
    • 夏季號 2021 Jul. Vol.06
    • 過往季刊 >
      • 冬季號 2022 Jun.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Vol.07
      • 秋冬號 2020 Dec.Vol.05
      • 春夏號 2020 Jun.Vol.04
      • 秋冬號 2019 Dec.Vol.03
      • 夏季號 2019 Aug.Vol.02
      • 創刊號 2019 Apr.Vol.01
      • 368 人間唸詩趣
  • 月電子詩報
    • 第038、039、040期
    • 第035、036、037期
    • 第032、033、034期
    • 第029、030、031期
    • 第027、028期
    • 第025、026期
    • 第023、024期
    • 第021、022期
    • 第020期
    • 第019期
    • 第018期
    • 第017期
    • 第016期
    • 第015期
    • 第013、014期
    • 第012期
    • 第011期
    • 第010期
    • 第009期
    • 第008期
    • 第007期
    • 第006期
    • 第004-005期
    • 第003期
    • 第002期
    • 第001期
  • 人間魚詩社年度金像獎
    • 金像獎徵選開跑
    • 金像獎頒獎典禮
  • 實驗性新詩型
    • 為什麼我主張實驗性新詩型六行詩?
    • 第一波徵稿
    • 第二波徵稿
    • 現正徵稿中
  • 詩電影
    • 為什麼我主張拍詩電影
    • 詩電影《大見解》
    • 詩電影《本月》
    • 詩電影《權術》
    • 詩電影首映會 映後座談
  • 專欄
    • 郭瀅瀅
    • 林彧
    • 許丁江
    • 雪果
  • 商品
  • 關於
  • 金像獎詩人百萬賞
    • 徵競逐辦法
    • 心中理想的徵獎
  • 主題特輯
    • 人物報導
    • 特別企劃
    • 攝影詩
    • 談詩論詩 >
      • 鄭慧如
      • 孟樊
      • 張日郡
      • 傅詩予
      • 溫任平
      • 吳長耀
  • 詩生活誌
    • 冬季號 2023 Jan. Vol.12
    • 秋季號 2022 Oct. Vol.11
    • 夏季號 2022 Jun. Vol.10
    • 春季號 2022 Apr. Vol.09
    • 冬季號 2022 Jan. 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 Vol.07
    • 夏季號 2021 Jul. Vol.06
    • 過往季刊 >
      • 冬季號 2022 Jun.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Vol.07
      • 秋冬號 2020 Dec.Vol.05
      • 春夏號 2020 Jun.Vol.04
      • 秋冬號 2019 Dec.Vol.03
      • 夏季號 2019 Aug.Vol.02
      • 創刊號 2019 Apr.Vol.01
      • 368 人間唸詩趣
  • 月電子詩報
    • 第038、039、040期
    • 第035、036、037期
    • 第032、033、034期
    • 第029、030、031期
    • 第027、028期
    • 第025、026期
    • 第023、024期
    • 第021、022期
    • 第020期
    • 第019期
    • 第018期
    • 第017期
    • 第016期
    • 第015期
    • 第013、014期
    • 第012期
    • 第011期
    • 第010期
    • 第009期
    • 第008期
    • 第007期
    • 第006期
    • 第004-005期
    • 第003期
    • 第002期
    • 第001期
  • 人間魚詩社年度金像獎
    • 金像獎徵選開跑
    • 金像獎頒獎典禮
  • 實驗性新詩型
    • 為什麼我主張實驗性新詩型六行詩?
    • 第一波徵稿
    • 第二波徵稿
    • 現正徵稿中
  • 詩電影
    • 為什麼我主張拍詩電影
    • 詩電影《大見解》
    • 詩電影《本月》
    • 詩電影《權術》
    • 詩電影首映會 映後座談
  • 專欄
    • 郭瀅瀅
    • 林彧
    • 許丁江
    • 雪果
  • 商品
  • 關於
圖片

愛、土地與理想:把花蓮還給花蓮


採訪撰文 | 許麗玲

在今年七月接受民進黨提名參選花蓮縣長,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隨即辭去總統府發言人的職位,全心投入她的故鄉花蓮縣長的選戰。這也是台灣自治史上第一位原住民女性的縣長候選人。原本甚少人關注的花蓮地方選舉,也因為Kolas的參選而成為新聞與網路熱議的話題。她堅持非漢語書寫她的原住民名字,而只要一提到「她的名字」就能引起討論,Kolas是一個什麼樣的女性?為何離開總統府發言人的職位投入花蓮地方選舉?Kolas眼中的花蓮和一般人所見又有什麼不同?

Kolas翻譯了一本美國人類學者詹姆斯.克里佛德(James Clifford)《路徑——20世紀晚期的旅行與翻譯》一書,在書中的譯者序裡,她這樣描述自己:

作為一個從小就隨著父執輩從東部的「部落」移民到西部「都市」謀生的女性、一個熱愛「人類學」和「心理學」卻投入「社會學」領域的學生,一個理應熟練的操控阿美族語、卻一度成為必須大量使用「漢字」和「英文」工作的新聞工作者,一個經常受邀前往世界各國的博物館「看展覧」、卻總會看見自己人「被展覧」的台灣原住民後代,一個習慣批判殖民與資本主義政權、卻選擇進入體制企圖改變體制的當代原住民族政治工作者⋯⋯。

的確,Kolas Yotaka可說是一名奇特的女性,她的生命充滿了豐富且奇妙的經歷。2016年8月1日因蔡英文總統在「原住民族日」代表台灣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時,當天上午Kolas以立委及原住民身分接受《BBC》國際新聞專訪。她以一口清𥇦、流利的英語回答《BBC World News》主播Rico Hizon的一個提問:「蔡英文的排灣血統是否是她道歉的原因之一?」當時Kolas表示:「蔡英文總統家族的血統其實就是整個台灣的歷史寫照,它反映台灣殖民史。」Kolas的人生中有許多的創紀錄,她的背景以及生命經歷,也反應著現代台灣多元文化的社會樣貌。

從2005年到2014年年底,近十年的原住民族電視臺新聞工作,Kolas不只是幕前形像美麗、陽光、口條清𥇦的主播。她還是新聞部副理及製作人。她擔任製作人及主播的《原住民族晚間新聞》,於2007年獲得第六屆卓越新聞獎電視類得獎作品,並分別入圍2008年及2011年第七屆及第十屆卓越新聞獎每日新聞獎。除此之外,Kolas也是「原住民運動紀錄片」系列製作人,其中《原運-Sami的傷口-反Alta水庫事件》入圍2012年第十一屆卓越新聞獎國際新聞類、《原運─破除吳鳳神話(The Death of Wufeng)》獲2013年尼泊爾國際原住民族影展銀獎、《原運─達悟反核廢(Fight for the Island-Punsu no Tao)》入圍2014年巴西里約鈾影展(International Uranium Film Festival)。

她的工作也讓她有機會訪問多位知名且具影響力的國、內外政治人物。2014年底,Kolas接受桃園市長鄭文燦的邀請,成為桃園市原住民族行政局的局長。2016年她接受民進黨提名,成為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期間兼任民進黨發言人。
2018年7月行政院內閣改組,受到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的邀請,擔任行政院發言人。2020年,蔡英文連任總統,她被任命為總統府的發言人。Kolas自己也說是創下「府、院、黨三鐵發言人」的紀錄,不僅如此,她也創下以女性及原住民的身分擔任三鐵發言人的紀錄。這段奇妙的歷程,都不是刻意為之,但機會一來,她會慎重選擇並作出決定,今年接受民進黨提名參選花蓮縣長也是如此。

問Kolas為什麼要投入選舉?台灣的選舉容易出現口水戰以及模糊焦點的個人攻擊,這些都是極大的社會形象挑戰。為何要離開舒適圈投入選戰?面對這個問題,Kolas帶著微笑好一陣沉默,她問:「你要聽真正的答案?」她說:「其實,真正的動機來自於對家人的愛,對於愛我的人,我希望他們能以我為榮!」透過Kolas的著作以及她歷年來所推動的事務,完全可以感受到Kolas對父親、家人、族群以及這片土地的愛。希望愛她的人及她所愛的人能以她為榮,這個動機發自內心,Kolas相信也是這樣的愛與榮耀,能幫她穿越難關、改變不可能的局面。

Kolas有著現代都會女子的理性思維以及優秀的職場工作能力,接受英語媒體採訪時,她流利的英語、清晰的論述邏輯,在在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她又是來自土地與大自然的原住民,她的身形有著阿美族女子特有的纖細與流動,她會拿起吉他陪老人家唱歌,也會快樂地跳舞唱著父親所創作的讚美神的歌曲。

Kolas對故鄉花蓮的感受是:一、二十年來地方發展遲緩,這與十多年來花蓮的政治受到單一家族的把持有關。這麼明顯的問題,卻少有人說出來,或是去進行改變。她的縣長參選並不被看好。不過有著社會學背景的Kolas說:「我想透過參選,去突顯這個問題,我將這場選舉視為一場社會運動!」選舉會過去,社會運動也是。不同的是必須要在選舉中獲勝才能發揮影響力,而社會運動只要全心投入就能帶來影響甚至造成改變。

不只是發展遲緩的問題,近期(9月18日)一場芮氏規模6.8級、震央位於台東池上的地震,造成花蓮當地許多民宅與公共建設的毀損。Kolas馬上停止競選活動,投入災區了解狀況並盡力協助。然而,她發現許多問題都來自沒有對天然災害的整體思考與規劃,只能亡羊補牢(Kolas還發現,甚至補牢的工作也都沒進行),一場地震,震出許多問題。

那天在七星潭海邊與Kolas進行訪談,看著頻頻升空、呼嘯而過的戰鬥機,Kolas說:「花蓮人、或是全台灣的人,應該要重視花蓮的國防重要性。」她提到台灣的國際地緣政治十分重要,近幾年來中國擴張勢力的野心越來越強烈,對台灣的文攻武嚇日益嚴重。共機繞台以及近逼領海的中共軍艦再再都提醒著住在台灣的人民,對岸的鄰居是拿著武器相向的惡隣,不論什麼樣的說辭與理由,都無法令人漠視這個事實。

這位來自海洋子民的阿美族女子,她眼望著太平洋,在訪談中指出台灣是個海洋國家,位居太平洋島鏈戰略中重要位置的我們,應該要重視這個島嶼,更需要具有島嶼國家、海洋民族的思考方式:不忘根本、展望世界並且熱情投入未知。守護家園、珍惜民主社會的價值,也是Kolas投入花蓮縣長選舉的重要因素。

我們可以來自不同的地方,甚至計畫去向不同之處,如同Kolas翻譯的克里佛德(J. Clifford)所著的《路徑》一書中引用的南美洲的歷史學者及社會主義者詹姆士(C.J.R. James)的一段話:

時間會流逝,舊帝國會衰落,新帝國會興起,在階級之間的關係改變後,我發現物品與功利的品質並不重要,關鍵的是移動。

你是誰、擁有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以及行進間的速度。

在這個瘟疫與戰爭同時威脅著全人類的艱難時代,記得所從來之處並慎選所去的方向,以及行進的速度,是最重要的事!Kolas以其女性的生命及原住民的文化傳承,透過行動,告訴我們這個重要的事實。

圖片

​
​她的名字——Pangcah(阿美人)不會迷路

不要迷路,其實是一個選擇,你選擇自己不要迷路,那是很深沉的認同和感動。

「請正確念我的名字!」這是Kolas經常講的一句話。她的名字要用羅馬拼音的阿美語念:「o」發成注音符號的「ㄨ」。她堅持使用阿美語來標示自己的名字,身為公眾人物的她,因此遭受到許多誤解和評議。Kolas的堅持除了提醒自己不忘自身的根源之外,她也認為:「正確念出一個原住民的名字,是台灣多元族群與文化交融所應有的尊重。」

中華民國立法院在2017年5月26日三讀通過「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訂定原住民族語為國家語言,這個法案也是Kolas努力多年才得以圓滿完成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國家竟然擁有十多種國家語言!Kolas強調:這是多麼豐富的文化資產!

Kolas的全名是「Kolas Yotaka」,這也是南島語族傳統的親子連名法。「Yotaka」是Kolas父親的名字,得自日治時代所取的日文名字「豐」(Yotaka)。從Kolas的名字也可以看到台灣在歷史的更迭中,所形成的多元文化縮影。

以漢人思維為主的台灣社會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單一。我們所講的「國語」雖然源於北京話,但也非純正北京話。台灣民間通行的「台語」也非完全的閩南語,我想台灣的「客家話」應該也是如此。只能說,語言是活的,它活在人們的生活中,隨著生活與歷史而產生變化。但語言也自成系統,有它獨特的樣貌。語言影響生活與文化、影響思維與行動,反之亦然。

習慣於西部臨著台灣海峽的光線與視野,一旦來到東部,就會發現濱臨太平洋的東台灣,天色藍得令人感動,望之摒息的大山、大海,也與西部迥然不同,有如身處另一個國度。台灣西部的城鎮每逢農曆三月就開始忙於媽祖繞境、南台灣每隔數年也忙於王船祭典、農曆七月時,從北台灣的基隆到南台灣恆春都有中元節的盛大祭典,這些民間信仰的盛會,形成一道又一道的島內移動潮。然而,有一股較為沉靜的返鄉潮出現在每年七、八月之間:一批又一批從都市返鄉的族人回到位於東部海岸及山間的部落,他們克服種種困難、不論距離多麼遙遠,也要回到部落參加「豐收祭」(俗稱「豐年祭」)。

阿美族的豐收祭「ilisin」意即「祭祀」,那是牽繫部落傳統社會組織的重要儀式。儀式主要是以男性青年的「年齡階層」為核心。阿美族的男子從13、14歲開始,依照不同年紀接受年齡階層的晉級訓練與考驗,換言之,這是一種男性的「成年禮」。以男子成年禮為核心的豐收祭,是整個部落的大事,無論男、女、老、少都要參與。

新竹出生、成長於新竹與台中,Kolas心目中的故鄉就是位於花蓮玉里的阿美族部落「Halawan」 (「哈拉灣」或「樂合」部落),那也是Kolas父親的部落,年輕時他就參與部落的男性階級訓練,並且終其一生對故鄉思之念之。Kolas成長的記憶中,從小就跟著父親和家人長途開車,從新竹或台中返回花蓮,數十年不間斷「回部落」的舉動,正是父親給子女們最深刻的身教。除了返鄉的企盼與行動之外,父親所給予的名字,也是一條讓Kolas不迷失、不忘本的回鄉之路⋯⋯
全文刊於《人間魚詩生活誌》第十一期
成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 贊助會員

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推廣現代詩、文學及其它藝術創作,推動社會創意產業文化為宗旨。

​贊助用途:
1、協會運作
2、人間魚詩生活誌及其它書籍出版
3、詩電影拍攝
​
贊助帳號:
第一銀行(007)松貿分行 168-10-002842 社團法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

姐妹詩社:秋水詩社| 竊竊詩語|新詩路
補助單位:
圖片
Copyright © Peoplefish Poetry & Lif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