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除魅權力的路上,我們能否站穩腳步
青世代觀點|蕭伶伃專欄
文|蕭伶伃
比起在台灣社會歷史中的任何一場性別相關的運動,這個夏天的#metoo在台灣或許是最易讓人感受到共同體感的一場波瀾。
只是,這份共同體感並非純粹是義憤,更多的是恐懼與擔憂。
當一個一個受害者說出語言、肢體的騷擾與侵害之際,其實在我們之間浮現的深層提問是:「是否我們曾經也有逼近加害者位置的時刻?」
這個面向自我的提問與焦慮,沈默卻強勢地籠罩著我們彼此。畢竟,自今年五月底開始揭露的各個真實經驗中,受害與加害的臉孔橫跨性別氣質、性傾向,年齡與職業。
這個面向自我的提問,其實是對權力反省的第一步。我們很清楚的看見,性在人際空間裡,本身是符碼,是權力的指涉。來自性的侵害與騷擾是權力關係傾斜的結果。在職場、在家庭、在校園,任何一種社會關係下的權力互動如果缺乏足以撐起名為「公平」的空間,受壓迫或者侵害的處境便有可能發生。
我們看見許多人談及那些在過去數十年之間,可能難以定義的場景,諸如持續試探卻又具脅迫性的邀請,或是一個在過去可能會被視為無傷大雅的摟肩、拍背等肢體碰觸,都在這場集體嘔吐中,被明確定義為具備實質意涵的壓迫。
我們清楚這類壓迫本身的任意性仍然有其限制。因為,壓迫總是在「認識」且具備某種「固定互動關係」的雙方之間發生。它可能是工作、夥伴、朋友、親屬,或是粉絲等等。
在讀著網路河道上那些文章時,有人想起自己也曾有過的遭遇,有人必然也開始反芻,是否自己也曾差點站上壓迫的位置。
在過去數十年間,一切就像是作家吳曉樂所言,難以舉證,你能說也許你就是做了一個夢,一個很糟但偏偏無法忘記的夢。
而終於在這個盛夏,我們即將開始除魅。被除魅的不是哪個偶像的臉孔或者人格,而是,我們終究需要認清:任何權力關係下的各種壓迫與誘惑,都有可能導致這些受傷的故事持續發生。
自今年五月底至今所揭露出的加害臉孔的身體裡住著一匹狼,只要有可能導致權力關係傾斜的空間就是狼的樂園。各種摸手、眼神意淫、言語調戲到拍膝蓋摸大腿,這些無涉哪個政黨、哪間娛樂公司,或哪個團隊的差別。關鍵是,這些舉措是侵犯念頭的索引,是權力關係失衡的證明。
而我們是否有足夠的信心自己在權力平衡極有可能被突破的當口,仍能自我把持,堅守平等的防線?
要回答這個提問之前,我們也必須清楚指認,此刻整體社會仍在真相的嘔吐期。那些敘事在陳述出來的起點,永遠都伴隨著受害者面對公眾承認傷口的渴求。在支持受害者的論述中,目前仍多停留在「雲端聲援」的階段。法律成為現階段可能有的具體保障。但那卻是面向著「侵害行為」的評價,而非直面「傷口」的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