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魚詩生活誌 / 人間魚詩社
  • 金像獎詩人百萬賞
    • 徵競逐辦法
    • 心中理想的徵獎
  • 主題特輯
    • 人物報導
    • 特別企劃
    • 攝影詩
    • 談詩論詩 >
      • 鄭慧如
      • 孟樊
      • 張日郡
      • 傅詩予
      • 溫任平
      • 吳長耀
  • 詩生活誌
    • 冬季號 2023 Jan. Vol.12
    • 秋季號 2022 Oct. Vol.11
    • 夏季號 2022 Jun. Vol.10
    • 春季號 2022 Apr. Vol.09
    • 冬季號 2022 Jan. 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 Vol.07
    • 夏季號 2021 Jul. Vol.06
    • 過往季刊 >
      • 冬季號 2022 Jun.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Vol.07
      • 秋冬號 2020 Dec.Vol.05
      • 春夏號 2020 Jun.Vol.04
      • 秋冬號 2019 Dec.Vol.03
      • 夏季號 2019 Aug.Vol.02
      • 創刊號 2019 Apr.Vol.01
      • 368 人間唸詩趣
  • 月電子詩報
    • 第038、039、040期
    • 第035、036、037期
    • 第032、033、034期
    • 第029、030、031期
    • 第027、028期
    • 第025、026期
    • 第023、024期
    • 第021、022期
    • 第020期
    • 第019期
    • 第018期
    • 第017期
    • 第016期
    • 第015期
    • 第013、014期
    • 第012期
    • 第011期
    • 第010期
    • 第009期
    • 第008期
    • 第007期
    • 第006期
    • 第004-005期
    • 第003期
    • 第002期
    • 第001期
  • 人間魚詩社年度金像獎
    • 金像獎徵選開跑
    • 金像獎頒獎典禮
  • 實驗性新詩型
    • 為什麼我主張實驗性新詩型六行詩?
    • 第一波徵稿
    • 第二波徵稿
    • 現正徵稿中
  • 詩電影
    • 為什麼我主張拍詩電影
    • 詩電影《大見解》
    • 詩電影《本月》
    • 詩電影《權術》
    • 詩電影首映會 映後座談
  • 專欄
    • 郭瀅瀅
    • 林彧
    • 許丁江
    • 雪果
  • 商品
  • 關於
  • 金像獎詩人百萬賞
    • 徵競逐辦法
    • 心中理想的徵獎
  • 主題特輯
    • 人物報導
    • 特別企劃
    • 攝影詩
    • 談詩論詩 >
      • 鄭慧如
      • 孟樊
      • 張日郡
      • 傅詩予
      • 溫任平
      • 吳長耀
  • 詩生活誌
    • 冬季號 2023 Jan. Vol.12
    • 秋季號 2022 Oct. Vol.11
    • 夏季號 2022 Jun. Vol.10
    • 春季號 2022 Apr. Vol.09
    • 冬季號 2022 Jan. 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 Vol.07
    • 夏季號 2021 Jul. Vol.06
    • 過往季刊 >
      • 冬季號 2022 Jun.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Vol.07
      • 秋冬號 2020 Dec.Vol.05
      • 春夏號 2020 Jun.Vol.04
      • 秋冬號 2019 Dec.Vol.03
      • 夏季號 2019 Aug.Vol.02
      • 創刊號 2019 Apr.Vol.01
      • 368 人間唸詩趣
  • 月電子詩報
    • 第038、039、040期
    • 第035、036、037期
    • 第032、033、034期
    • 第029、030、031期
    • 第027、028期
    • 第025、026期
    • 第023、024期
    • 第021、022期
    • 第020期
    • 第019期
    • 第018期
    • 第017期
    • 第016期
    • 第015期
    • 第013、014期
    • 第012期
    • 第011期
    • 第010期
    • 第009期
    • 第008期
    • 第007期
    • 第006期
    • 第004-005期
    • 第003期
    • 第002期
    • 第001期
  • 人間魚詩社年度金像獎
    • 金像獎徵選開跑
    • 金像獎頒獎典禮
  • 實驗性新詩型
    • 為什麼我主張實驗性新詩型六行詩?
    • 第一波徵稿
    • 第二波徵稿
    • 現正徵稿中
  • 詩電影
    • 為什麼我主張拍詩電影
    • 詩電影《大見解》
    • 詩電影《本月》
    • 詩電影《權術》
    • 詩電影首映會 映後座談
  • 專欄
    • 郭瀅瀅
    • 林彧
    • 許丁江
    • 雪果
  • 商品
  • 關於

導演郭潔渝訪談
對文學與詩的小情書—當詩改編成詩電影


訪談| 黃靖閔
圖片來源| 《本月》劇照

「每日一個島來回折騰」
​


黃:你對〈本月〉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這首詩跟過往的作品是另一種不同的類型,這次有種日記式文體的私密感,當時為何選擇這首詩作為影像化的文本?

郭:曾國平(語凡)老師的詩給我直接的感受是風格現代、有故事性,且許多詩裡都有「海」、「水」元素,例如〈她的情人叫水手〉、〈解凍以後〉、〈在魚缸裡〉、〈水手〉以及〈他有一張床〉,然而〈本月〉這首詩並未提及海,唯一有海島感的詩句是「每日一個島來回折騰」,這是身在台北,工作經常要往返北中南東的我非常有共鳴的段落,也很快可以想像身為新加坡人的語凡老師平時工作與生活的交通景象,更不用說這首詩充滿了現代都市人對生活的無奈,與身為詩人或創作者經常在經歷「各種未完成的創作」,我想語凡老師的〈本月〉寫出了許多人共同的心聲。
圖片
「讀者/吳爾芙」的雙重身分:
書既是養分、是創作,也是壓力來源


黃:這次影片有了一位露臉的女性角色貫穿整部影片,我們跟著角色經歷了一段小小的旅程,你如何思考這樣的轉化與演繹?這位女性跟詩的關係與延伸是什麼?

郭:《本月》最初的企劃是在2020年底台灣疫情尚不嚴重時完成,原本預計2021年春天拍完游鍫良老師的〈權術〉後就要拍這首詩,然而遇到疫情爆發,計畫便一直延宕,到了2022年初時機適當時,我對這首詩有了新的想法,於是重寫一個新故事,只保留這位「露臉的女性角色」。

也許是諸多巧合,重讀〈本月〉,我腦中無法揮去已故英國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時代在進步,但人性與生活不變,不知道一百多年前的女性寫作先驅吳爾芙女士,是否也有詩句裡提及的困擾呢?我喜歡電影《時時刻刻》,十幾二十歲時也曾試著要讀吳爾芙的作品,然而意識流風格對當時的我來說真的很不友善,閱讀時經常感到精神不濟,我無法讀完她的任何一本書。於是在重寫劇本的初稿寫完後,我便把劇本給有認真讀吳爾芙小說的妹妹郭瀅瀅,並跟她提及關於〈本月〉這首詩讓我想到吳爾芙,以及《燈塔行》、《是星期一還是星期二》,聊著聊著,我發現在劇本裡隱隱安插與吳爾芙有關的段落是可行的,於是我從妹妹房間借來上述兩本書,與《自己的房間》、《海浪》,以「速讀」的方式抓出合適的段落安排進劇本,並把劇中女性角色設定為「讀者/吳爾芙」的雙重身分,與強化「書既是養分、是創作,也是壓力來源」這樣的概念,於是在劇中第二段進入夢境般的空間、面對如高塔般的書堆時,拿下翻閱的書是《燈塔行》,女子特別翻看的段落是演出此角的郭瀅瀅以前閱讀時留下的畫線記號;女子在劇中拿的便條紙與打字輸入的段落,是我從上述提及的書中抄下的關於文學、創作與女子生活處境段落,有趣的是,這些片段現在看來一點也不過時。

影片第三段是女子在第二段的壓力下奔逃去海邊,然而去到海邊卻沒下車,只是在車上拍照。此段落靈感除了來自整首詩的「無力感」,也來自記憶裡瀅瀅有段時間經常閱讀《海浪》與《燈塔行》,我印象中《燈塔行》的角色「一直說要去海邊但沒有去成」,與瀅瀅確認後是「說要去海邊,結果十年後才真的去」,我覺得這和我們現代人也非常相像,與其說是光說不練,不如說是在日復一日之下已失去創造與感受力,導致追求的事物就在身邊,自己卻沒發現。然而這是我自己埋在劇本裡的私人想法,觀眾不一定要有這種感受,可以自由隨意觀看解讀。

​
〈本月〉#曾國平(語凡)

讀幾本未完待續的書
寫幾篇不知所云的詩
遇見昨天的時候
忘了打聲招呼

記事本上填滿未完的目的
鞋子和衣服不搭
頭髮依然
離群獨立,倔強生長

答應自己的事出逃未歸
生日以網購完成快樂
以為可行的舊念
轉身就失去方向

五十年了
每日一個島來回折騰
多少幻想都擠壓
如無良廠家
生產的罐頭日誌

早上上班晚上加班
深夜的劇本加班
借問
遠方的你有沒有感染
鏡頭裡我的笑
暗藏的
感冒傷風
圖片
現實的壓力;貫穿頭尾的節拍器

​
黃:聊聊這次的元素吧,節拍器,日與夜,書與攝影,女人與海,所有看似寫實的日常元素卻又像一場夢,你怎麼想?

郭:劇本設計裡主角確實是經歷一場夢,夢醒後的現實光影不甚好看,灰灰髒髒的,與夢中明亮輕快有所不同;而夢中元素來自日常,也來自主角現實裡的情景,例如她是在通勤路上讀吳爾芙的小說《海浪》,讀著讀著睡著了,進入夢中,在夢裡看見堆成高塔的書堆,拿了最上面的《燈塔行》閱讀,又彷彿成為現代吳爾芙,或普通上班族女性、創作者在修改電腦裡的文字,去海邊卻不下車,反而留在車裡透過車窗拍海、與自拍;最後壓力來了,貫穿頭尾的節拍器原來是現實中的手機鬧鈴;看起來是迷夢變噩夢,卻是我對語凡老師創作這首詩的感謝之意,也是我對文學與詩的小小情書;很多時候快樂與痛苦本是同源,許多作品也在探討夢與現實的關係,然而我無意在《本月》這部詩電影做更多討論,我認為理論、概念的深究有其必要,但非理性的感受也同等重要,在剪接時我曾把初剪版給演出劇中角色的瀅瀅觀看,並問她「看起來像做夢後醒來嗎」,瀅瀅表示「沒特別感受到」,於是我放棄要讓事情變得如原先預想,直接順著剪接當下的感覺進行,或許就像剛才說的情書吧,也像這首詩,雖然充滿無力感,卻在詩末透著希望。

​
圖片
全文刊於《人間魚詩生活誌》第九期
成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 贊助會員

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推廣現代詩、文學及其它藝術創作,推動社會創意產業文化為宗旨。

​贊助用途:
1、協會運作
2、人間魚詩生活誌及其它書籍出版
3、詩電影拍攝
​
贊助帳號:
第一銀行(007)松貿分行 168-10-002842 社團法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

姐妹詩社:秋水詩社| 竊竊詩語|新詩路
補助單位:
圖片
Copyright © Peoplefish Poetry & Lif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