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魚詩生活誌 / 人間魚詩社
  • 金像獎詩人百萬賞
    • 徵競逐辦法
    • 心中理想的徵獎
  • 主題特輯
    • 人物報導
    • 特別企劃
    • 攝影詩
    • 談詩論詩 >
      • 鄭慧如
      • 孟樊
      • 張日郡
      • 傅詩予
      • 溫任平
      • 吳長耀
  • 詩生活誌
    • 冬季號 2023 Jan. Vol.12
    • 秋季號 2022 Oct. Vol.11
    • 夏季號 2022 Jun. Vol.10
    • 春季號 2022 Apr. Vol.09
    • 冬季號 2022 Jan. 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 Vol.07
    • 夏季號 2021 Jul. Vol.06
    • 過往季刊 >
      • 冬季號 2022 Jun.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Vol.07
      • 秋冬號 2020 Dec.Vol.05
      • 春夏號 2020 Jun.Vol.04
      • 秋冬號 2019 Dec.Vol.03
      • 夏季號 2019 Aug.Vol.02
      • 創刊號 2019 Apr.Vol.01
      • 368 人間唸詩趣
  • 月電子詩報
    • 第038、039、040期
    • 第035、036、037期
    • 第032、033、034期
    • 第029、030、031期
    • 第027、028期
    • 第025、026期
    • 第023、024期
    • 第021、022期
    • 第020期
    • 第019期
    • 第018期
    • 第017期
    • 第016期
    • 第015期
    • 第013、014期
    • 第012期
    • 第011期
    • 第010期
    • 第009期
    • 第008期
    • 第007期
    • 第006期
    • 第004-005期
    • 第003期
    • 第002期
    • 第001期
  • 人間魚詩社年度金像獎
    • 金像獎徵選開跑
    • 金像獎頒獎典禮
  • 實驗性新詩型
    • 為什麼我主張實驗性新詩型六行詩?
    • 第一波徵稿
    • 第二波徵稿
    • 現正徵稿中
  • 詩電影
    • 為什麼我主張拍詩電影
    • 詩電影《大見解》
    • 詩電影《本月》
    • 詩電影《權術》
    • 詩電影首映會 映後座談
  • 專欄
    • 郭瀅瀅
    • 林彧
    • 許丁江
    • 雪果
  • 商品
  • 關於
  • 金像獎詩人百萬賞
    • 徵競逐辦法
    • 心中理想的徵獎
  • 主題特輯
    • 人物報導
    • 特別企劃
    • 攝影詩
    • 談詩論詩 >
      • 鄭慧如
      • 孟樊
      • 張日郡
      • 傅詩予
      • 溫任平
      • 吳長耀
  • 詩生活誌
    • 冬季號 2023 Jan. Vol.12
    • 秋季號 2022 Oct. Vol.11
    • 夏季號 2022 Jun. Vol.10
    • 春季號 2022 Apr. Vol.09
    • 冬季號 2022 Jan. 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 Vol.07
    • 夏季號 2021 Jul. Vol.06
    • 過往季刊 >
      • 冬季號 2022 Jun.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Vol.07
      • 秋冬號 2020 Dec.Vol.05
      • 春夏號 2020 Jun.Vol.04
      • 秋冬號 2019 Dec.Vol.03
      • 夏季號 2019 Aug.Vol.02
      • 創刊號 2019 Apr.Vol.01
      • 368 人間唸詩趣
  • 月電子詩報
    • 第038、039、040期
    • 第035、036、037期
    • 第032、033、034期
    • 第029、030、031期
    • 第027、028期
    • 第025、026期
    • 第023、024期
    • 第021、022期
    • 第020期
    • 第019期
    • 第018期
    • 第017期
    • 第016期
    • 第015期
    • 第013、014期
    • 第012期
    • 第011期
    • 第010期
    • 第009期
    • 第008期
    • 第007期
    • 第006期
    • 第004-005期
    • 第003期
    • 第002期
    • 第001期
  • 人間魚詩社年度金像獎
    • 金像獎徵選開跑
    • 金像獎頒獎典禮
  • 實驗性新詩型
    • 為什麼我主張實驗性新詩型六行詩?
    • 第一波徵稿
    • 第二波徵稿
    • 現正徵稿中
  • 詩電影
    • 為什麼我主張拍詩電影
    • 詩電影《大見解》
    • 詩電影《本月》
    • 詩電影《權術》
    • 詩電影首映會 映後座談
  • 專欄
    • 郭瀅瀅
    • 林彧
    • 許丁江
    • 雪果
  • 商品
  • 關於
圖片

凝視對立面,將生活打磨成詩
專訪 黃璽(Temu Suyan)


採訪撰文 | 郭瀅瀅
攝影 | 郭潔渝​

內斂的氣息裡有著一絲反叛,他或坐或站,都有一股屬於自己獨有的架勢,是實際看到黃璽時,對他最深的印象。群體裡的他較為沉靜寡言,如他在本次筆談裡說自己喜歡獨來獨往。而訪談裡應答的他十分坦白,並有一股樂於深談的動能,如他的聲音渾厚飽滿,氣長平穩。

不刻意迎向誰,他在無人叨擾的地方走進自己的內心,將潛藏在生活表面裡的二元對立觀察、現象裡的殘缺或衝突都注入詩中,族群文化的差異,也在他的用字裡融合。




​
將生活裡的矛盾、困境打磨成詩

郭:在你的創作之路上,為什麼選擇了詩這個語言?寫詩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黃:與其說選擇寫詩,不知說我認為詩這個文類在使用語言的框架上,跟我身上所包含的兩個族群文化有在生活型態上的相關。我喜歡詩的言簡意賅,也喜歡詩在運用隱喻、譬喻系統時的神祕感,或是話中有話。這跟我在部落裡生活時所看到、聽到的族人在生活中所使用的中文(被族語侵略過的中文)有高度相似性。所以自然而然,在投稿時,就開始寫詩了。

寫詩的意義對於我來說並非休閒也非娛樂,但也非工作,就像是要將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矛盾,族群的衝突、不解,以自願的方式用語言去精雕細琢,打磨成詩。

郭:能否談談目前生活中你所遇到的困境或內心的矛盾?或以上提及族群的衝突與不解。

黃:更細談上面所講到「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矛盾」,我認為那是透過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思想言語以及待人處事等表層層面,來觀察或是分析出來的一種在潛意識裡自我與他人、我族與他族、強勢與弱勢、主流與非主流的不同與二元對立性。而這需要一些同理心、文化敏感度以及能夠換位思考的能力。根據這樣的觀察或分析得到的答案,我可以進一步去了解自己的認同、自己該如何創作,甚至是自己在大環境底下所需要採取的姿態與堅定的立場。

而所謂族群的衝突與不解,那是在上述的自我反思之後再看到的,更多面化的族群衝突場景以及異文化的不理解,此時藉由創作來傳達被意識形態壟罩,或是單純短視近利者,甚至是不願去看著所看不到的面向,將這些事情以詩的語言去述說。

講了那麼多抽象的東西,簡單來說,我認為生活中的困境跟矛盾是時時刻刻的,我並沒辦法舉例說目前正在遇見什麼東西,也許這也是為什麼我的靈感來的時候,寫出來的東西也並非是當時或是正在被關注的議題吧。
圖片
圖片
文化差異,鍛鍊詩句的豐富含蘊

郭:你具布農族和泰雅族血統,能否說明兩者的文化差異,以及對你寫詩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黃:我不能以偏概全,所以僅就我自己生命的經歷來說,我在媽媽的部落裡看到的文化與在爸爸部落裡看到的文化,布農族是較為保守而且是以集體性為主的文化。並且在說話時是不會直接點破,而言者是要聽者自己去體會話語外的意旨。有時候瞬間沒有理解到另外一層的意思,可能就會被拿來說嘴好一陣子。

這樣的文化差異對於我寫詩帶來的影響其實蠻大的,讓我在寫詩的時候可以知道怎樣的文字或怎樣的內容才能包含更多的意義,而且對於諷刺或是隱喻的技巧也能更順手些。

郭:你所經驗到的,泰雅族的文化是什麼樣貌?相較於布農族的文化,是較傾向個人嗎?

黃:泰雅族文化的「樣貌」,我還在體會中,這裡所提到的僅是在兩個族群在傳統生存的選擇上或是議題的討論上比較會被拿出來比較的不一樣處。我所經驗的泰雅族,那是一種慣於孤獨,善於分享的文化。當然,我並非是說在家庭凝聚力強盛的布農文化中,沒有人能享受孤獨,但是在前述的兩個命題中,家人的意見總是會占較多的比重。

在我來說,我看到的泰雅人(至少是這個時代裡)在自己領域上總是能自願孤獨,精益求精。然後在自己有能力有收穫的時候,分享不管是成果還是經驗給願意投入並誠懇詢問的後生晚輩。而個人主義的追求,其實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過份在意他人眼光或是意見的一意孤行。這確實讓人感到可能是頑劣或是固執這兩個特性的一個面向,但要知道,不管最後對於目標或成就的成敗與否,泰雅族的個人主義也會貫徹始終,自己承擔。

但時間越往現代走,其實這樣文化一隅的差別也在漸漸縮小,也會有想保有個人意志的布農族人,當然也會有因為某些原因而不追求那麼個人主義的泰雅族人,這時候故事也就出來了。但不懂這種文化差異的人,就讀不出故事的意義了……
全文刊於《人間魚詩生活誌》第八期
成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 贊助會員

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推廣現代詩、文學及其它藝術創作,推動社會創意產業文化為宗旨。

​贊助用途:
1、協會運作
2、人間魚詩生活誌及其它書籍出版
3、詩電影拍攝
​
贊助帳號:
第一銀行(007)松貿分行 168-10-002842 社團法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

姐妹詩社:秋水詩社| 竊竊詩語|新詩路
補助單位:
圖片
Copyright © Peoplefish Poetry & Lif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