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魚詩生活誌 / 人間魚詩社
  • 金像獎詩人百萬賞
    • 徵競逐辦法
    • 心中理想的徵獎
  • 主題特輯
    • 人物報導
    • 特別企劃
    • 攝影詩
    • 談詩論詩 >
      • 鄭慧如
      • 孟樊
      • 張日郡
      • 傅詩予
      • 溫任平
      • 吳長耀
  • 詩生活誌
    • 冬季號 2023 Jan. Vol.12
    • 秋季號 2022 Oct. Vol.11
    • 夏季號 2022 Jun. Vol.10
    • 春季號 2022 Apr. Vol.09
    • 冬季號 2022 Jan. 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 Vol.07
    • 夏季號 2021 Jul. Vol.06
    • 過往季刊 >
      • 冬季號 2022 Jun.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Vol.07
      • 秋冬號 2020 Dec.Vol.05
      • 春夏號 2020 Jun.Vol.04
      • 秋冬號 2019 Dec.Vol.03
      • 夏季號 2019 Aug.Vol.02
      • 創刊號 2019 Apr.Vol.01
      • 368 人間唸詩趣
  • 月電子詩報
    • 第038、039、040期
    • 第035、036、037期
    • 第032、033、034期
    • 第029、030、031期
    • 第027、028期
    • 第025、026期
    • 第023、024期
    • 第021、022期
    • 第020期
    • 第019期
    • 第018期
    • 第017期
    • 第016期
    • 第015期
    • 第013、014期
    • 第012期
    • 第011期
    • 第010期
    • 第009期
    • 第008期
    • 第007期
    • 第006期
    • 第004-005期
    • 第003期
    • 第002期
    • 第001期
  • 人間魚詩社年度金像獎
    • 金像獎徵選開跑
    • 金像獎頒獎典禮
  • 實驗性新詩型
    • 為什麼我主張實驗性新詩型六行詩?
    • 第一波徵稿
    • 第二波徵稿
    • 現正徵稿中
  • 詩電影
    • 為什麼我主張拍詩電影
    • 詩電影《大見解》
    • 詩電影《本月》
    • 詩電影《權術》
    • 詩電影首映會 映後座談
  • 專欄
    • 郭瀅瀅
    • 林彧
    • 許丁江
    • 雪果
  • 商品
  • 關於
  • 金像獎詩人百萬賞
    • 徵競逐辦法
    • 心中理想的徵獎
  • 主題特輯
    • 人物報導
    • 特別企劃
    • 攝影詩
    • 談詩論詩 >
      • 鄭慧如
      • 孟樊
      • 張日郡
      • 傅詩予
      • 溫任平
      • 吳長耀
  • 詩生活誌
    • 冬季號 2023 Jan. Vol.12
    • 秋季號 2022 Oct. Vol.11
    • 夏季號 2022 Jun. Vol.10
    • 春季號 2022 Apr. Vol.09
    • 冬季號 2022 Jan. 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 Vol.07
    • 夏季號 2021 Jul. Vol.06
    • 過往季刊 >
      • 冬季號 2022 Jun.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Vol.07
      • 秋冬號 2020 Dec.Vol.05
      • 春夏號 2020 Jun.Vol.04
      • 秋冬號 2019 Dec.Vol.03
      • 夏季號 2019 Aug.Vol.02
      • 創刊號 2019 Apr.Vol.01
      • 368 人間唸詩趣
  • 月電子詩報
    • 第038、039、040期
    • 第035、036、037期
    • 第032、033、034期
    • 第029、030、031期
    • 第027、028期
    • 第025、026期
    • 第023、024期
    • 第021、022期
    • 第020期
    • 第019期
    • 第018期
    • 第017期
    • 第016期
    • 第015期
    • 第013、014期
    • 第012期
    • 第011期
    • 第010期
    • 第009期
    • 第008期
    • 第007期
    • 第006期
    • 第004-005期
    • 第003期
    • 第002期
    • 第001期
  • 人間魚詩社年度金像獎
    • 金像獎徵選開跑
    • 金像獎頒獎典禮
  • 實驗性新詩型
    • 為什麼我主張實驗性新詩型六行詩?
    • 第一波徵稿
    • 第二波徵稿
    • 現正徵稿中
  • 詩電影
    • 為什麼我主張拍詩電影
    • 詩電影《大見解》
    • 詩電影《本月》
    • 詩電影《權術》
    • 詩電影首映會 映後座談
  • 專欄
    • 郭瀅瀅
    • 林彧
    • 許丁江
    • 雪果
  • 商品
  • 關於
圖片

羅馬公路之戀——熱血與追尋
羅政宏,反礦與咖啡


撰文 | 黃智卿
攝影 | 郭潔渝、郭瀅瀅

台118線,從桃園復興羅浮段到新竹馬武督段,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羅馬公路」。這條公路上的兩端,分別住著高明智與羅政宏兩位男子。這兩位男性,一位原住民、一位客家人,除了都是中年男子,沒甚麼相同處,但是為家鄉、為土地的守護,把他們串起來了,我們稱為「羅馬公路之戀」。羅馬公路之戀,是兩個男子的人生路,愛上自己的生命之路。

「我們比較瘋狂」:為了理想,決定奮力一擲

羅政宏是一個典型的客家男子,講起話來客家的口音很明顯,眼睛發亮,當他聊起馬武督咖啡和反礦的神采,會佔據你全部的注意力。
​

「我們是比較瘋狂的人。」當羅政宏知道我為了好奇反礦以及咖啡特地去找他時,一見面,他蹦出了這句話。「我們」是指羅政宏與高明智,兩個男子,為了自己的家鄉及理想,奮力一擲,交出自己的人生。

「認識高明智是一個巧合,104年我們在做反礦產的聯繫,我這邊是西部礦產,我就想說為全省礦產做一個聯繫,然後從關西殺到宜蘭花蓮、台中、台東往下找。在屏東的時候,旁邊也是一家在反礦,他跟我講說,你應該去找高明智。好哇!不管就試試看,看全省能不能做一個大串聯。然後就殺到高明智那邊去,然後就一起保護自己的家到現在反礦。」當年羅政宏為了反礦產的串聯,從關西馬武督出發,跑了半個台灣到台東去見了高明智。

兩個男子相見,當下就把對方放在心裡了,互相交換與政府交手的經驗,在事隔十來年後,竟然再次在桃園復興區的溪口台見面。這次見面撩起的話題不是反礦,而是馬武督咖啡,部落創生。

懷念人與人之間的溫度…想把流失的家鄉文化找回來

馬武督在新竹關西鎮往山區開大約30分鐘。馬武督是泰雅族社名,客家及泰雅族兩個族群彼此雜居,客家人稱該地為「錦山」,而泰雅族仍稱「馬武督」。整村的客家人幾乎都姓羅,分別稱為「石羅、田羅、野羅」。依羅政宏的說法,石羅是山上的地主,以前是種紅茶的,關西的台灣紅茶赫赫有名,之前都是外銷,日據時代甚至曾經上貢給日本天皇,一直到現在都還有,而亞泥就是和石羅租地開採礦業。田羅,顧名思義就是種田的,以務農為主,至於野羅,羅政宏笑著說「就是我們囉,做很多不一樣的事情,比較野。」


關西是台灣典型的小鎮,有個典型城鄉差距,老人在家,小孩出去就學,年輕人出去工作,在城市裡打拼賺錢,他們不是不願意回家鄉,是家鄉沒有條件讓他們安居樂業。羅政宏與一票年輕人聊天,說道為什麼不結婚,大多是怕養不起,既要照顧小的又要照顧老的,還有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山區沒有好學校。

「關西很安靜的,不吵雜,平日交通量不大,走路走得很悠閒。有一些文化,但已經沒有過節的氛圍,比如說過年,人與人之間的對待親密度已經沒有。有時候會很痛恨手機,現代小朋友回來的時候都是頭低低的,走路都在滑手機,與父母、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遠。我是做工人出身的,二十幾歲的時候一個月收入十幾萬,養家養小孩子,可是現代年輕人連養小孩子都養不起。」羅政宏感慨的說到自己的家鄉。但是他不放棄,「在都市地區,小孩送去學校,老人送去老人院,都把人分開了。我們會把以前的東西慢慢弄回來,即使弄不回來該有的東西還是要保留,我有這個想法。」羅政宏笑著說,除了反礦,他也想把流失的家鄉文化弄回來。

圖片
風雨無阻養家當礦工,直到親見樹木傾倒、土石坍方…

關西馬武督可說就是一本微型的台灣礦業發展史。羅政宏說,亞泥是在民國45年以前就進來關西了,當時亞泥在馬武督這裡開採水泥時,幾乎地方上的人都是亞泥的員工,羅政宏自己也是。

亞泥對當時的地方建設,被認為是有貢獻的,所提供的薪資也相對高,雖然危險性高,但對於需要養家的人來說,那是一個薪水高的工作。羅政宏說他不愛念書,家裡有老人家需要照顧也不想去城市。當時亞泥的工作是理想的,直到民國90年納莉颱風來的那一天。

納莉颱風當年在臺灣造成的破壞與傷亡,只要是經歷過的都還記得,納莉颱風損害最經典的照片,就是三個台北捷運公司的員工坐在台階上,無言地望著淹滿大水的地下捷運月台。

納莉帶來的損害,馬武督是個小地方,沒那麼多人關注。礦區一旦開始開採是沒有休假的,也沒有國定假期以及過年,一旦炸完山,就開始採礦,風雨無阻。納莉颱風來的那一天,羅政宏還在山上採礦的工務所,因為擔心家裡大小安危,羅政宏決定隻身下山。

一路上樹木傾倒,路上坍方,他抄小路下山,抬頭望向山上,他發現,所有下面有挖過礦的地方,都是土石流,沒有一處例外。當他終於安全返家,至此,他親眼見到了採礦對家鄉土地造成了甚麼影響,他的家、他的村莊就在山下,他心中升起礦業應該離開的想法。同年,又有另一個強烈颱風桃芝來襲…… 。

剛踏上漫漫反礦路,卻發現「他們對動物感興趣,對人卻沒有」

我問羅政宏,是甚麼時候開始對亞泥採礦抗爭的。他說,有一天看到災後家鄉的人與亞泥協商,亞泥的態度自己實在看不下去,即使還穿著亞泥的制服,他就衝進工務所要去幫鄉親們理論,從此開始漫漫的反礦長路。颱風過後,家鄉的人開始與亞泥協商災後損害理賠,但是亞泥要馬武督的鄉親們自行提出證明,証明損害是因為亞泥採礦引起的。鄉親們沒有法律技術背景,環境災損也很難有直接證明,難以招架亞泥的要求,只有憤慨及吵架,但這在理賠上是沒法有優勢的。好不容易亞泥的礦權在民國92年到期,羅政宏也剛好就不再是亞泥的員工。

亞泥在礦權到期後,嘗試申請復礦。為了不再讓亞泥復礦,馬武督開始抗爭。

剛開始反礦抗爭時,羅氏宗親都很支持,一旦時間久了,大家注意力就慢慢的被分散了,行動後繼無力。羅政宏說,他的立場非常堅定。但是反礦不能只有行動,要有策略,不能有勇無謀。有一次羅政宏好不容易得到消息,環保署將召開亞泥的環評會議,開會時間就在獲知消息後兩天。他好不容易聯合大夥趕去參加,也拿到機會上台慷慨發言,然而卻發現一個事實,「環保署的委員對動物感興趣,對人不感興趣!」。羅政宏說這句話時,我感到非常地錯愕,不過在旁邊陪我專訪的高明智不禁放聲大笑,樂不可支地對我點頭眨眼,表示贊同。高明智還加碼說,委員對山地人也不感興趣啦⋯⋯

全文刊於《人間魚詩生活誌》第六期
成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 贊助會員

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推廣現代詩、文學及其它藝術創作,推動社會創意產業文化為宗旨。

​贊助用途:
1、協會運作
2、人間魚詩生活誌及其它書籍出版
3、詩電影拍攝
​
贊助帳號:
第一銀行(007)松貿分行 168-10-002842 社團法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

姐妹詩社:秋水詩社| 竊竊詩語|新詩路
補助單位:
圖片
Copyright © Peoplefish Poetry & Lif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