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魚詩生活誌 / 人間魚詩社
  • 金像獎詩人百萬賞
    • 徵競逐辦法
    • 心中理想的徵獎
  • 主題特輯
    • 人物報導
    • 特別企劃
    • 攝影詩
    • 談詩論詩 >
      • 鄭慧如
      • 孟樊
      • 張日郡
      • 傅詩予
      • 溫任平
      • 吳長耀
  • 詩生活誌
    • 冬季號 2023 Jan. Vol.12
    • 秋季號 2022 Oct. Vol.11
    • 夏季號 2022 Jun. Vol.10
    • 春季號 2022 Apr. Vol.09
    • 冬季號 2022 Jan. 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 Vol.07
    • 夏季號 2021 Jul. Vol.06
    • 過往季刊 >
      • 冬季號 2022 Jun.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Vol.07
      • 秋冬號 2020 Dec.Vol.05
      • 春夏號 2020 Jun.Vol.04
      • 秋冬號 2019 Dec.Vol.03
      • 夏季號 2019 Aug.Vol.02
      • 創刊號 2019 Apr.Vol.01
      • 368 人間唸詩趣
  • 月電子詩報
    • 第038、039、040期
    • 第035、036、037期
    • 第032、033、034期
    • 第029、030、031期
    • 第027、028期
    • 第025、026期
    • 第023、024期
    • 第021、022期
    • 第020期
    • 第019期
    • 第018期
    • 第017期
    • 第016期
    • 第015期
    • 第013、014期
    • 第012期
    • 第011期
    • 第010期
    • 第009期
    • 第008期
    • 第007期
    • 第006期
    • 第004-005期
    • 第003期
    • 第002期
    • 第001期
  • 人間魚詩社年度金像獎
    • 金像獎徵選開跑
    • 金像獎頒獎典禮
  • 實驗性新詩型
    • 為什麼我主張實驗性新詩型六行詩?
    • 第一波徵稿
    • 第二波徵稿
    • 現正徵稿中
  • 詩電影
    • 為什麼我主張拍詩電影
    • 詩電影《大見解》
    • 詩電影《本月》
    • 詩電影《權術》
    • 詩電影首映會 映後座談
  • 專欄
    • 郭瀅瀅
    • 林彧
    • 許丁江
    • 雪果
  • 商品
  • 關於
  • 金像獎詩人百萬賞
    • 徵競逐辦法
    • 心中理想的徵獎
  • 主題特輯
    • 人物報導
    • 特別企劃
    • 攝影詩
    • 談詩論詩 >
      • 鄭慧如
      • 孟樊
      • 張日郡
      • 傅詩予
      • 溫任平
      • 吳長耀
  • 詩生活誌
    • 冬季號 2023 Jan. Vol.12
    • 秋季號 2022 Oct. Vol.11
    • 夏季號 2022 Jun. Vol.10
    • 春季號 2022 Apr. Vol.09
    • 冬季號 2022 Jan. 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 Vol.07
    • 夏季號 2021 Jul. Vol.06
    • 過往季刊 >
      • 冬季號 2022 Jun.Vol.08
      • 秋季號 2021 Oct.Vol.07
      • 秋冬號 2020 Dec.Vol.05
      • 春夏號 2020 Jun.Vol.04
      • 秋冬號 2019 Dec.Vol.03
      • 夏季號 2019 Aug.Vol.02
      • 創刊號 2019 Apr.Vol.01
      • 368 人間唸詩趣
  • 月電子詩報
    • 第038、039、040期
    • 第035、036、037期
    • 第032、033、034期
    • 第029、030、031期
    • 第027、028期
    • 第025、026期
    • 第023、024期
    • 第021、022期
    • 第020期
    • 第019期
    • 第018期
    • 第017期
    • 第016期
    • 第015期
    • 第013、014期
    • 第012期
    • 第011期
    • 第010期
    • 第009期
    • 第008期
    • 第007期
    • 第006期
    • 第004-005期
    • 第003期
    • 第002期
    • 第001期
  • 人間魚詩社年度金像獎
    • 金像獎徵選開跑
    • 金像獎頒獎典禮
  • 實驗性新詩型
    • 為什麼我主張實驗性新詩型六行詩?
    • 第一波徵稿
    • 第二波徵稿
    • 現正徵稿中
  • 詩電影
    • 為什麼我主張拍詩電影
    • 詩電影《大見解》
    • 詩電影《本月》
    • 詩電影《權術》
    • 詩電影首映會 映後座談
  • 專欄
    • 郭瀅瀅
    • 林彧
    • 許丁江
    • 雪果
  • 商品
  • 關於
圖片

書寫文明的交織:漢語的滲透與逆寫
專訪 瓦歷斯‧諾幹(Walis.Nokan)


採訪撰文 | 郭瀅瀅
攝影 | 郭潔渝​

在網路上初步結識瓦歷斯‧諾幹時,內心就對他有著敬畏和隱隱的畏懼。除了是因為他的著作太豐厚,也深知自身與他的文化差異,任何一個提問都可能再次落入漢人看待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裡。而我仍想透過問句盡力理解他。

瓦歷斯的著作跨足各種文類,像是同一個他的不同變奏。多重的樣貌,在每一本書裡各自呈現又彼此相連。見面之前的閱讀裡,我特別喜歡他最新的散文詩集《張開眼睛將黑夜撕下來》。讀的時候不自覺地隨著他的文字起舞,心像被東拉西扯的黏土,又像繃緊的弦。即使沒有與瓦歷斯相同的生命經驗與故事,仍會在情感上與他共感。於是在那些純粹受到觸動的當下,自己彷彿與他無別。

而當我們以概念性的詞語指認世界,又被詞語所圍困的時候,他並不在那裡。雖然他說著漢語,這也是我們彼此交流的語言,但他偶爾飄渺的神態與不羈的氣息仍會告訴你,他並不在漢語裡。他的文字與生命底蘊是他血液裡的東西,而不是後來被強加的語言與它所衍生出的認知脈絡。

雖然他以漢語揭示了他的內心,互動的時候我仍會想著,在當下缺席的族語,是否才能完整揭示他的靈魂。我想,正是因為語言的雙重與文化的交錯,讓瓦歷斯的氣息如流動的風,在某一刻被他壟罩又難以企及。

圖片
圖片
書寫文化是權力的展示;族語是生活的語言

郭:請教瓦歷斯‧諾幹,文字書寫對您來說,與口述語言,有什麼樣的不同?對您來說,以漢語書寫下來,能夠精確表達您內心的感受嗎?您如何看待書寫文化?

瓦:我的教育養成就是國語(漢語),從進入小學就是說國語的年代,就是說,我的族語停留在六歲。使用漢語書寫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書寫,用以表達兩種以上的文明交織、矛盾、困惑、喜怒哀樂的諸種情緒,也就是說,書寫讓我進入到殖民情境,轉而衝決後殖民想像以及解殖民的鬥爭。

我是在這樣的鬥爭裏頭看到了書寫文化是一種權力的展示,誰能書寫、書寫什麼、何以書寫,權力在在貫穿其間,而權力在書寫中以隱晦的姿態讓人難以察覺,這就是書寫文化最主要的特徵,它以詩的形式迷惑了閱讀者。

郭:您說您的族語停留在六歲?那您是否有印象深刻的詞?

瓦:我說我的族語停留在六歲,指的是當我進入到小學、學校是漢語環境,致使我無法通過教育獲致全面而完整的族語。雖然在家庭、在部落還是會說族語,但是語言的環境早已佈滿殖民語言的權力陷阱,我的族語學習因此磕磕絆絆(也是顆顆半半),既破碎、且血淚橫流。

直到現在,Rutux這個詞深印我心,Rutux是靈魂、是單個的一、又是全稱的一(全部、所有),是我族泛靈文化的核心,外顯而出即是GAGA,GAGA內藏於身體的血液即是Rutux。

郭:語言活動反映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我們對存在或某一個存在物的指涉,也表現出自身文化的獨特性,所以想了解對您來說,您的族語和漢語的表達方式,有哪些不一樣?

瓦:族語是生活的語言,是我與父祖輩在山林溪河的日常、在Gyunan(生存領域)與大自然相處所鍛造出來的語言,當我們看到Giuming(茄冬樹),圍繞在Giuming的各種生存樣態、故事,就會在腦海如實呈現出來,就像是面對一面鏡子,Giuming與自己是同一個靈魂。

漢語,多重樣貌吧,是強加的語言、是殖民語言、是台灣當代互為理解的語言,也是學習得來的語言。理解漢語如何穿透原住民族人的文化思維,才能夠「逆寫」漢語,這正是我使用漢語書寫的戰略。弔詭的是,意欲去殖民漢語的書寫,也同樣是豐富了漢語。這正是全球後殖民的處境。

郭:在泰雅族語裡對「山」的指稱,若直接翻成漢語,是什麼呢?像我曾經聽過,北美一個原住民族群對事物的指稱,絕大部分是「動詞」而非名詞,因為他們認為萬物都具有生命,既然是有生命的,也就具有流動性,是動態的。例如海,當水死亡的時候,它才能是名詞。所以很想了解在泰雅族語裡,所看出去的世界。

瓦:我們不會說這是一座「山」,沒有「故事」,指認任何事物是不具意義的。Gyunan,是生活領域,也就是我們與山林共同生活的生存領域。因為是生活的、也就是生存的空間,所以坐落在我的部落東邊的觀音山(台灣以觀音命名的山有十五座,這是台灣最高的觀音山,1251公尺)我們稱呼它是Mumu Shumug(長滿箭竹的山頂),在這個區域裡長有箭竹叢,是山豬喜歡啃食的植物,所以這是採獵山豬的地方。再東邊一點,台灣山岳稱鳶嘴山,我們說它是Mumu Mngar,它的山面山背是峭岩,山背長年陰溼長滿苔綠,這也是走獸聚集的地方,遠觀就像是走獸的皮毛,野獸的皮毛附有各式各樣的蝨子,Mumu Mngar意指「吸附著蝨子的山頂」。

如果原住民無法自我指認,
就只能從別人的眼睛看到自己……
全文刊於《人間魚詩生活誌》第八期
成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 贊助會員

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推廣現代詩、文學及其它藝術創作,推動社會創意產業文化為宗旨。

​贊助用途:
1、協會運作
2、人間魚詩生活誌及其它書籍出版
3、詩電影拍攝
​
贊助帳號:
第一銀行(007)松貿分行 168-10-002842 社團法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

姐妹詩社:秋水詩社| 竊竊詩語|新詩路
補助單位:
圖片
Copyright © Peoplefish Poetry & Life, all rights reserved.​